燉煮牛雜筋

食材
牛雜筋 1盒
白蘿卜 1/2根
月桂葉 2片
花椒 2克
水 1000c.c.
太白粉水 適量
香菜 適量
調(diào)味料
醬油膏 2大匙
米酒 50c.c.
糖 1/2大匙
鹽 1小匙
日常不太起眼,甚至很多人根本沒注意過的「牛雜筋」,其實很不簡單?常常買整塊牛肉自己處理的人,千萬別小看了這個部位,它在日本可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食材,經(jīng)過燉煮就會變得Q彈軟嫩,是便宜好吃、CP值超高的美食喔~
牛雜筋和牛筋有什么不同?
牛筋指的是牛只的「腳筋」,牛雜筋是指牛肉的筋膜組織。肉商進貨時都是一整塊的肉,表面都會帶有筋膜,通常為了美觀,出貨前會把它修下,另外包裝販售,只要燉煮軟透,就會變得鮮美可口,例如臺南溫體牛肉店的品項「牛雜湯」就有取此部位。
制作步驟:

1牛雜筋切小條狀(不要切得太小,烹煮后會內(nèi)縮)。白蘿卜去厚皮,切丁狀,備用。
溫馨提示:如果覺得牛雜筋很韌、不好切,可以用廚房剪刀剪小塊。
2建議使用不沾鍋,大火熱鍋(溫度要夠,才會香氣足),干鍋下牛雜筋,逼出油脂,煎到焦香、呈現(xiàn)熟色。

3下白蘿卜炒到表面微微金黃,接著下醬油膏、米酒、糖、鹽、月桂葉、花椒炒勻,再下水1000c.c.煮開。
溫馨提示:白蘿卜有軟化肉質(zhì)的效果,可以讓牛雜筋吃起來更軟Q。

4上蓋,小火慢慢燉煮1.5小時,開蓋勾芡,起鍋點上香菜即完成。
各位觀眾朋友們,看完后您有什么想法?評論區(qū)期待您的留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