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越逼自己,越戒不掉拖延,因為拖延根本不賴你!不靠自律逼自己,徹底擺脫長期

【非純凈筆記】整理下具體解決方法(對應視頻中從07:34開始的部分),參雜一些個人感受:
一 08:16 把心中的擔憂寫出來,并且按照幾個引導認知的問題理性和感性地分析——有點認知行為療法的意思,(個人解釋)由于我們的實時記憶容量是有限的,把東西寫出來可以避免問題太過復雜時思維在原地打轉

二 09:13 把要拖延的事與重要的人和感興趣的目標聯系起來,增強做事的動機(up有提到這個方法的創(chuàng)始人)

三 09:32 不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完,只要求自己做最開始的一點點;有一個叫做一分鐘工作法的方法,先跟自己說好只工作一分鐘,而且答應自己,即使真的只工作一分鐘,也不批評自己——實際行動中有大概率會得到喜人的結果(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無數個小目標,也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但是未必能保證真的開始行動)

四 11:04 11:07 通過平時的小事鍛煉自己做決定的主動性,養(yǎng)成主動做決定的習慣之后,做事會更有成就感


其它 11:43 《心靈密碼》中的小技巧:創(chuàng)造無干擾的環(huán)境,雨果為了讓自己只能寫作,會把衣服脫光。相關的還有把學習無關的物品擺遠一點,以及根據個人情況,甚至可以選擇學習直播(如果露臉和露手,而且關注觀眾反饋的話,可能反而會增加壓力)。

p.s. 看方法的動機會比看原理的動機要強,所以整理了單獨拿出來推薦一下
對于彈幕中大家吐槽看不下去,我的理解是拖延的狀態(tài)下對被拖延的事情是厭惡的,對如何理解拖延也未必就是喜歡的.
但是有好多朋友來看,并不是為了看原理,而是為了尋求解決辦法,他們的興趣可能在三分鐘的時候就已經持續(xù)不下去了(沒有批評up的意思,只是講一下個人對彈幕的理解)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應用類的視頻,先放方法會讓更多人看得下去,感興趣的人自然會看后面的原理,不感興趣的人如果不想講方法他就走了~
如果是解說類視頻先講原理很好,我不僅是一個輕中度拖延癥“患者”,也是一個對心理學和腦科學好奇的觀眾,在看到原理的結束的地方時,已經很喜歡up做的視頻了~
最后感謝up,內容和節(jié)奏安排的很好,配音也完美
而且我確實學到了很多新東西,比如我一直有一個困擾,自己學習上的東西從來都不主動寫,但是在網上胡說八道卻很少拖延,甚至有時候會占用學習時間;看了up前半部分的原理講解,我對自己的這個困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至于能不能解決呢,我也不知道~
p.p.s. 昨天已經做好筆記發(fā)了動態(tài),但是今天發(fā)現只有我自己能看到這條動態(tài)……??就離譜,所以用電腦專門再發(fā)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