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之望鄉(xiāng)臺:人死后真的會去望鄉(xiāng)臺嗎?
不管你是帝王將相還是黔首百姓,一個人自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注定了有一個結(jié)局他必須要接受,這個結(jié)局就是生命的結(jié)束。
道教講究人死之后根據(jù)善惡判處去處,善者魂歸天堂,惡者必下地獄,而不管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都需要去地府走一遭。
傳說人死后,“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xiāng)臺,望見親人哭哀哀?!?/p>
鬼魂在去地府報到之前,因為對陽世的親人念念不忘,便登上望鄉(xiāng)臺,最后遙望家鄉(xiāng)一眼,在大哭一場之后,才死心塌地的前往“陰曹地府”。
此言出于劉紹棠的《荊釵》三二:囀兒推搡著牛蒡。牛蒡一個踉蹌,正撞跨進門來的杜大活驢懷里?!皠e白磨鞋底了!那個地主的兒子早離了陽間下陰曹,上了望鄉(xiāng)臺,過了奈何橋?!?/p>
民間流傳的說法就是,人去世后,鬼差會押死去的人走,這時他還能聽到陽世的親人的哭聲,他戀戀不舍。
鬼差會把他帶到一個叫望鄉(xiāng)臺的地方,讓他在看一眼在陽世的親人,也是為了讓他沒有遺憾,安心的再次投胎為人,當然這只是對一些在陽世沒有作惡的人才會這樣。
相傳民間有對雙胞胎兄弟,大的叫戈矛,小的叫戈盾。兄弟倆雖是一胎所生,但性格截然相反。
戈矛成天悠手好閑、不務正業(yè),惹得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皆不歡喜,隔三差五總有人告他的狀,令人望而生畏,側(cè)目視之。
戈盾品貌端正、眉清目秀,性情溫和、舉止大方,從小愛好書棋琴畫,十九歲上中了頭名狀元,令人十分羨慕。
看在戈盾的份上,老百姓對戈矛總有幾分讓謙。在他們四十七歲那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忽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雷聲過后有人發(fā)現(xiàn)戈矛忽然口吐白沫,沒有等人反應過來,他已兩眼發(fā)直暴死在街頭。戈盾在外做官多年,從千里之外趕回來后痛哭了一場。
因為他哥哥在生前做了許多傷天害理之事,竟哭得死在街頭,或許這就是天意吧!正好城隍爺手下的黑白二鬼,俗稱“黑白無?!毖策壢碎g。他們披著長發(fā)、吐著長長的紅舌,面目猙獰,令人毛骨悚然。
他們手持勾魂令牌和鎖鏈,把二人的亡魂勾到城隍廟,經(jīng)過“六曹”判官查核,二人陽壽已盡,因為戈矛一生作惡多端,判為惡鬼;而戈盾一生求進好學,判為好鬼。
相傳他們死后都在“望鄉(xiāng)臺”上停留了三日,以回眸自己曾搏擊一生的美好世界,最后望一望家鄉(xiāng),并觀察自己的子孫、親戚在自己死后的表現(xiàn),去辨別“孝悌親情”的真?zhèn)巍髡f戈矛悔恨自己生前所做所為,還在“望鄉(xiāng)臺”偷偷哭泣,但已為時晚矣。
據(jù)說,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五殿閻羅王,因為地獄第一殿是距離陽間最近的地獄建筑,又因進入第一殿時各路鬼魂尚沒有飲孟婆湯,鬼魂們對陽間的生活和親人們還存有眷戀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陰間的名山,企圖再回望一下陽間的情景,但他們卻無法望見。在這種思親欲見卻不得相見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聲音悲慘,催人淚下。
作為第一殿閻羅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聽聞此事,動了惻隱之心,命鬼差建筑了望鄉(xiāng)臺,并將其遷至天子殿旁邊,允準陰曹亡魂遙望自己生時的家鄉(xiāng)與親人。因此,望鄉(xiāng)臺又稱“思鄉(xiāng)嶺”,成為了陰間鬼魂遙望陽間的窗口和活人與死人聯(lián)絡感情的圣地。
望鄉(xiāng)臺,還原指古代久出不歸,或者是長年流落外地的人,為眺望故鄉(xiāng)而登臨的高臺。后來,隨著道教的鬼神觀念成為了一種神話傳說,是進入地獄的鬼魂們眺望陽間家里情況的地方。
要問人死后真的會去望鄉(xiāng)臺嗎?這個答案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回答得了,活人不能死人亦不能……一切都是生者對逝者的一種哀思和對逝者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狀態(tài)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