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大: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是一場“持久戰(zhàn)”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全世界大概有4500萬-5000萬人正在經(jīng)受精神分裂癥的侵擾。而我國大概就有800萬。
人群中大概1%的人在某個人生階段會遭受精神分裂癥的困擾。
男性大部分在17-30歲發(fā)病,女性大多在30-40歲。
根據(jù)統(tǒng)計,有50%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會試圖自殺,精神分裂癥自殺比例是正常人的23.8倍。
精神分裂癥是離我們很近的疾病,一種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的精神疾病,它會讓人分不清現(xiàn)實與想象,常常做出的行為也不受主觀控制,而且極其痛苦,患者會因此喪失或者嚴重影響生活。在生活中,它可能就潛伏在每個人的身邊,當遇到精神分裂患者,大多數(shù)人都是很排斥的,還帶有恐懼心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神分裂癥可怕的3種行為——
傷害身邊的人
如果是父母輩有精神分裂: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異常行為,如無休止責備、打罵、虐待孩子,這對青少年成長不利,而且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上陰影,導致性格怪異。
如果是夫妻一方有精神分裂:則影響夫妻關系,平日里的耐心逐漸消磨,最后經(jīng)受不住壓力,感情破裂,而且給雙方父母也帶來傷害。
幻聽、被害妄想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幻聽內容,一般是具有威脅性,還具有服從性。比方說,聽到有個聲音讓他去死,患者難辨真?zhèn)?,會毫不猶豫的去選擇自殺。
被害妄想是精神疾病患者常見的癥狀,大多數(shù)患者會選擇逃避對自己存在“威脅”的對象,也有一部分患者會有相反心理,覺得要先主動出擊,對假想敵有攻擊行為。

抑郁情緒
除了幻聽會讓患者想要結束生命,抑郁情緒也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很多精神分裂癥患者,情緒低落,甚至悲觀厭世,對任何東西都提不起勁,無法工作,無法學習,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最后把自己逼上“絕路”,選擇輕生,結束這痛苦的生命。
精神分裂癥的世界,充滿著威脅、攻擊,無人理解,無人救贖,無盡的孤獨;如果你發(fā)現(xiàn)身邊有人出現(xiàn)以上提出的3種行為,一定要注意。一般情況下,疾病發(fā)生前都是有潛伏期的,沒有特別明顯的精神癥狀,可以先觀察患者的日常生活。
比如:有沒有性格反常,突然躲避身邊的人,寡言少語,敏感多疑,甚至對任何事都無所謂,像變了一個人,如果這個情況持續(xù)了幾周以上了,那么需要及時的就醫(yī)。
精神分裂癥對人對家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能旁人的不理解和嫌棄漸漸疏遠,家人的擔憂和疲憊,以及患者本身的痛苦等等,對于精神分裂癥家庭來說,幸??鞓贩路鹁褪巧莩?。
精神分裂癥不僅復發(fā)率高,而且致殘率也較高,有很多精神分裂癥患者因此而致殘,確實發(fā)人痛心。因而延緩或減少精神殘疾的發(fā)生,是患者及家屬共同關心的問題。
精神分裂癥致殘率與很多原因有關——
回避現(xiàn)實,不敢正視病情
患精神分裂癥,既有生物學因素,也有社會心理學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患者在心理發(fā)展和社會適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患者和家庭去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有的人選擇了勇敢直面現(xiàn)實,克服重重困難,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實現(xiàn)了“鳳凰涅槃”。有的患者生病以后,不積極治療,以患病作為逃避現(xiàn)實的借口,選擇回避現(xiàn)實,造成融入社會生活,變得越來越難,最后與社會生活逐步脫軌,使致殘的風險越來越大。
停藥復發(fā),再停藥再復發(fā)
藥物對控制患者幻覺、妄想、思維障礙、行為沖動等精神分裂癥癥狀,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但很多人在經(jīng)過綜合系統(tǒng)治療后,不愿堅持服藥,這是病情復發(fā)的最大風險。
有些人認為服藥必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感覺自己癥狀減輕就擅自停藥,舊病復發(fā),再服藥,只有劑量加大才能控制。經(jīng)過幾次輪回,家人和患者都會失去信心,高質量康復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所以,防止或減少復發(fā)是減少殘疾復發(fā)的重要措施。

求勝心切,欲速不達
期望患者得到高水平的康復,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家長共同的期待,但精神分裂癥在社會適應和心理發(fā)展方面是顯著不足的。很多家長求勝心切,家長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患者的能力,患者想努力也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為此焦慮、迷茫和困惑,對前途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畏懼,最后不得不選擇了回避和退縮,放棄了艱苦努力,反而很難起到大的促進作用。
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是一場拼耐心、拼堅持、講方法的“長跑”,康復得好與不好,并不在于快,在于堅持,才能產(chǎn)生大的變化。
孩子生病,家長無奈放任
偏執(zhí)、任性是很多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特點,情緒起伏很大,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家長的要求和意見。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往往大發(fā)脾氣,家長難以對付,只好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有的家長甚至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患者生病,家長認為自己對不住孩子,對患者有求必應,不管要求是否合理,無條件滿足一切要求,這樣做對孩子康復有害無利,反而加速精神殘疾的進程。

精神分裂癥的康復,對患者和家庭而言,是一場“持久戰(zhàn)”,不能立馬見效。因此患者及家屬們都要正視病情,積極治療,認清現(xiàn)實,主動適應社會環(huán)境,家庭支持,才能延緩或減少精神殘疾的發(fā)生,才能較好的恢復健康,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