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認祖宗的劉淵,并非匈奴嫡系,更不是漢朝皇帝的外甥
公元304年,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山西左國城自立為漢王,建立“漢”國,史稱漢趙政權。這件事影響非常之大,就像打開一個“潘多拉”魔咒,在此后的130多年里北方徹底淪陷,歷史的車輪進入大動蕩的十六國時期,史稱“五胡亂華”,歷史課本里叫北民南遷。有意思的是劉淵建漢趙政權,卻打著漢朝的招牌,祖廟里供奉的人漢朝三祖五宗,三祖是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漢列祖劉備,五宗是漢文帝劉恒、漢武帝劉徹、漢宣帝劉詢、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劉淵還追尊蜀漢后主劉禪為漢懷帝,對外宣稱恢復大漢江山。

此時離大漢覆滅已過去85年,中間還隔了個三國,可見400年大漢基業(yè)是多么的深入人心,大一統(tǒng)的理念居然還能影響著胡人。我認為劉淵亂認祖宗的行為,并不能說明他有多么愛漢朝,而是想利用漢朝的影響力來擴大的聲勢,為下一步的稱帝舉動作鋪墊,制造輿論攻勢。按《十六國春秋》劉淵的話說,‘當年高祖劉邦派宗室之女與匈奴和親,于是匈奴是漢朝的外甥,并約為兄弟之國,后來兄長滅亡了,我這個弟弟繼承大漢江山不是應該的嗎?’
劉淵說的和親、外甥、約為兄弟,基本上是史實,聽起來好完美一點毛病也沒有。當時漢朝初立,匈奴正值強盛期,劉邦鑒于匈奴強大的攻勢,于是聽從手下劉敬的建議,開創(chuàng)了一種和親的方式,這樣一來,和親公主生的匈奴王子,就成了漢朝的外甥,一旦外甥做了匈奴大單于,局面就對自己越有利。

實際上劉敬提出的和親政策,運用起來效果微乎其微,和親只能維持幾年的和平,往往幾年后匈奴又出來惹事,這時候又得送去公主與財物了,也就是說漢朝與匈奴和親的次數(shù)非常頻繁,匈奴鐵定是漢朝的外甥。到了漢文帝時期,漢朝與匈奴約定為兄弟之國,有過很短暫的蜜月期。
那么一個困擾史學家和我的一個問題來了,劉淵是漢朝的外甥嗎?為什么提出這個疑問,因為《晉書》里有好幾處罵劉淵以及他的子孫是屠各奴,也就是說劉淵出身于匈奴的屠各部落,他并不是匈奴單于的嫡系子孫,于是呢,有人猜測劉淵是假托匈奴嫡系起事。
有些史學家稱,屠各胡的前身是匈奴休屠部,就是當年霍去病西出河西走廊2000余里閃電襲擊的那個休屠部,于是漢武帝設置5個邊塞蜀國接納這些休屠部眾,慢慢形成了屠各部,是接受漢文化最早的一批匈奴人?!稌x書》也指出南匈奴里有19個部落,其中屠各部是最強盛的一個。種種跡象表明,劉淵似乎不是匈奴的嫡系。

話說184年,東漢前中山相張純自立為王,率領鮮卑騎兵南下掠奪,東漢政府本著“以夷制夷”的方針,讓匈奴的羌渠單于派太子於夫羅去剿滅張純。沒想到這時候南匈奴發(fā)生了政變,十幾萬匈奴殺死了羌渠單于,立了一個非匈奴嫡系的人當單于,結果這個單于在位一年便去世了,于是南匈奴的大權由德高望重的年老者代管。
於扶羅聽說父親被殺,執(zhí)行完任務后有家不能回,只能去找漢靈帝為他作主,可是那時候漢靈帝已經駕崩,沒人能管得了這事。于是於扶羅自立為匈奴單于,割據在河東郡一帶,與白波軍混在了一起,曾經還為漢獻帝東歸洛陽保駕護航。而后這支匈奴嫡系部隊成為亂世一支雇傭兵,先后為袁紹、袁術充當打手,后來被曹操打敗,歸于曹老板的麾下,并讓其歸國,這里說的於扶羅按照匈奴世系,是劉淵的祖父。

於扶羅死后,弟弟呼廚泉繼位,曹操趁呼廚泉去洛陽朝拜,把他扣為人質,趁機把匈奴切割成左右南北中5部,編制就跟普通老百姓差不多,也就是說這個呼廚泉是南匈奴最后一任單于,此后的匈奴實際上名存實亡,也就沒什么嫡庶之分了,誰要有本事重振匈奴昔日雄風,即使不是攣韃氏(匈奴單于的姓氏)也能做單于,而劉淵就是合適的人選。
晉朝糊涂,又另外在匈奴五部之上設置一個統(tǒng)領匈奴所有軍事的人物,這個人就是劉淵。據史書的推斷,劉淵的父親劉豹在造孩子時,年齡怎么也得有70多歲,問題就出在這,年齡那么老,還能生育嗎!不禁使人懷疑劉淵是不是從屠各部認的義子呢?畢竟那時候的劉淵,不論聲望還是人格魅力都是重振匈奴的合適人選,冒認匈奴嫡系有很大的可能性,我這里相信《晉書》的記載,你們認為劉淵是匈奴嫡系子孫嗎?

匈奴已經認劉淵當新主人了,不論劉淵是屠各還是匈奴嫡系已經不重要了,只說明了一個問題,劉淵從小就受漢文化的影響,把政治手段玩的爐火純青,亂認祖宗只是一個輿論手段,目的就是團結匈奴人,以重振匈奴昔日的輝煌。劉淵是輝煌了,但把北方徹底攪渾了,一個100多年的亂世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