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首:君臣際遇,九合諸侯,尊王攘夷,千古未有
一直以來,戰(zhàn)國七雄的版本都比較固定,三家分晉之后眾多的諸侯國中,宋國、衛(wèi)國等已經(jīng)不具有大的影響力,淪為了末流諸侯國,只有齊、楚、秦、趙、韓、魏、燕占據(jù)著主導(dǎo)地位,甚至有的說法,中山國是戰(zhàn)國的第八雄,但是戰(zhàn)國七雄的說法都比較統(tǒng)一,就上述七雄。
而春秋五霸確有很多的爭議,一般都認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為春秋五霸,有的說法是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也算是其中之一,所以春秋五霸的版本比較多,但在這眾多的版本中齊桓公卻是毫無爭議的春秋五霸之首,這是為什么,是什么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編輯
齊桓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第一個原因是九合諸侯。齊桓公在得到管仲之后,打出了當時社會最具有影響力的口號——尊王攘夷,以周天子為主導(dǎo)旗幟,尊崇周王室,討伐周邊的戎狄,保護中原文明。
在這樣的背景下,齊桓公開始了次數(shù)眾多的會盟,第一次會盟為“北杏會盟”,參與國有齊國、宋國、陳國、蔡國、邾國,這是第一次以諸侯身份組織的會盟,會盟以周天子的命令發(fā)布出去,而沒有來參加會盟的遂國在這之后就被齊國以不尊王命滅國,從此齊桓公就以“周天子”的名義開始征伐不尊王命的諸侯國。
魯國沒有參與北杏會盟,齊國就開始攻打魯國,而后又形成了與魯國的柯地會盟。在之后的會盟中,齊國的影響力漸漸擴大,到了救燕國的時候,齊國充分展現(xiàn)出來自己的實力,也兌現(xiàn)了“尊王攘夷”的承諾,擊敗山戎,保護了中原文明。

編輯
在齊桓公的諸多會盟中,最具影響力的是葵丘會盟,這次會盟周襄王派宰孔賜給了齊桓公祭祀用的胙肉,還有天子車馬和彤矢弓,這是周天子能夠給到諸侯國的最大獎賞!雖然在春秋時代周天子的約束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但是各諸侯國還是以周天子為唯一中心,齊桓公得到這樣的獎賞,是無上的榮譽,其他諸侯對此也是心服口服。

編輯
齊桓公能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實力。齊桓公的時代,因為有了“尊王攘夷”的政治旗幟,對于戎狄齊桓公除了能夠調(diào)用齊國的軍隊外,還可以召集其他諸侯國一同征討,使得這個時代的中原相比于戎狄,那就是不能觸碰的存在,幫燕國驅(qū)除山戎就是一個例子。
另外,齊桓公同時也用這樣的旗幟消滅那些不聽從命令的諸侯國,先后滅掉了譚、遂等諸侯國,對其他諸侯國的形象就是刀子與服從的選擇,在這樣的政策下,諸侯國對齊桓公慢慢從抗拒變成了服從。
當然,齊桓公也不僅僅會用武力屈服他人,也有著比較高的德行操守,比如存續(xù)他國。衛(wèi)國是一個例子,衛(wèi)懿公因為養(yǎng)鶴導(dǎo)致衛(wèi)國被戎狄攻滅,而齊桓公則將戎狄驅(qū)趕,幫助衛(wèi)國重建,物資、軍隊、人口等都有幫助。
衛(wèi)國之后是邢國,同樣是驅(qū)除戎狄,幫助重建。還有是魯國,幫助魯國立君存魯,有著幾方面的原因,從武力、德行等多方面達到了一定高度,其后的春秋霸主都未能在這些方面全部超過齊桓公,所以齊桓公才一直被稱為春秋五霸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