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前,美國又出狠招,準備全面斷供華為芯片,影響超千億

據美媒報道,當地時間1月30日,美國商務部已通知多家公司,要求不再向華為發(fā)放出口美國技術產品的許可證,此舉意味著美國將全面斷供華為芯片,這在升級制裁的同時,相當于不給華為留任何活路,有機構預測,這對華為的影響將會超過千億,那么,美國準備全面斷供芯片,對華為影響到底有多大?面對史上美國最嚴制裁,華為能否再次化險為夷?美國為何一定要將華為置于死地?關于以上三個問題,我將從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制裁說起,來為您深入分析。

2019年5月,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tài),正式打響了對中國科技封鎖的第一槍,按照特朗普要求,美國政府將有權利禁止“外國對手”企業(yè)的電信設備進入美國市場,而華為赫然在榜,同時,美商務部也禁止了華為與美國的業(yè)務往來,2019年8月,白宮要求美國所有政府機構停止使用華為的設備和服務,而46家華為附屬公司也被增加到實體清單中,2020年5月,美商務部又修改規(guī)則,將一些半導體生產設備也納入出口管制,2021年3月,美方又在產品規(guī)則上做文章,將范圍擴大到“任何產品”,并明確華為及其附屬公司作為購買者、中間人、最終用戶等均受出口限制,自此之后,華為產品的芯片供應鏈幾乎被鎖死。
第一個問題:美國準備全面斷供芯片,對華為影響有多大?
按照美國計劃,此次其準備全面斷供芯片,這對華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從現實情況來說,影響最高的是終端業(yè)務。目前公開資料顯示,華為手機仍有很大一部分采用了高通的4G芯片,而個人電腦產品中也需要英特爾、英偉達和AMD等芯片廠商提供支持,如果美國真的將停發(fā)許可證徹底執(zhí)行,華為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對這些產品的關鍵芯片做出替換,不過,華為當下正重點發(fā)展的汽車業(yè)務受到的影響不大,畢竟華為在這個板塊進行的主要是為汽車廠商提供智能化方案,并不會受到太多硬件限制。
此外,美國新一輪禁令可能對華為的運營商業(yè)務也產生一定沖擊。當前華為的宏基站零部件依然沒有徹底擺脫美國芯片企業(yè),數據顯示,在2020年時,美國的設備在華為大基站中的占比仍然超過20%,不過,如今的華為海思也正在加速將關鍵部件國產化,至于已基本實現國產化的小基站,在新一輪禁令中受到的影響則微乎其微,5G宏基站就更不用提,其對小基站的依賴程度更高,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事實上,在美國制裁下,華為也探索出了破局之策。自美國2019年發(fā)起制裁開始,華為就著手進行業(yè)務調整,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華為營收為3016億元,全年預計營收6369億元,基本與2021年持平,這意味著華為在經歷三年的營收下滑后,已經穩(wěn)住了趨勢,將開始常態(tài)化經營,其中,營收同比增長4%的運營商業(yè)務,和營收同比增長27.5%的企業(yè)業(yè)務無疑是中流砥柱,只要穩(wěn)住這兩大基本盤,終端業(yè)務受挫帶來的影響就可以消弭于無形。
第二個問題:面對史上美國最嚴制裁,華為能否再次化險為夷?
自1987年成立以來,華為已經經歷了風風雨雨,那么此次面對史上美國最嚴制裁,華為能否再次化險為夷?

一方面,此輪制裁的關鍵點依舊在芯片,而國內的芯片行業(yè)已不能與往日相提并論。如今中國的芯片行業(yè)已開始走上蓬勃發(fā)展的道路,雖說在高端芯片上與國外還有差距,無法滿足華為旗下一些旗艦機的要求,但在華為的終端業(yè)務中,還有大量的中低端機型,兩者之間可以勉強維持互利,這就能給華為提供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的機會。
另一方面,華為本身就具備著優(yōu)秀的技術研發(fā)能力。這種能力并不僅僅能給華為突破芯片封鎖帶來希望,更重要的是,華為擁有的專利給了它與更多品牌合作的機會,截至2021年底,華為在全球的專利申請了已經超過20萬件,累計授權更是超過11萬件,因此,專利變現也成了華為維持現金流的重要手段,譬如2022年12月,華為就先后宣布與OPPO和三星達成專利交叉協(xié)議,通過這種方式,華為依舊可以在終端業(yè)務上保持影響力。
最關鍵的是,手機市場只是華為涉及的一個領域。眾所周知,華為本身是做電信業(yè)務出身,現如今更是在云業(yè)務、全場景業(yè)務上和汽車業(yè)務上發(fā)展迅猛,而這些領域對芯片的要求都不高,如鯤鵬、昇騰等足以滿足需求,從這一點來說,美國所謂的“最嚴厲制裁”,其實很難動搖華為根基,充其量只是會延緩華為突破芯片封鎖的進程,試圖讓華為在取得成果前崩盤,就看接下來華為的技術還會做出哪些突破了。
第三個問題:美國為何一定要將華為置于死地?
長達4年的制裁還不夠,美國又頒布最嚴厲限制方案,為何其一定要將華為置于死地?

美國對華為的忌憚,實際上是擔心中國在高科技領域超越美國。2015年,大陸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僅為130億美元,是世界芯片銷量的3.8%,然而到2020年時,銷售額已達到398億美元,占比更是提升至9%,直逼日本歐盟,據美國半導體協(xié)會預計,到2024年中國的半導體行業(yè)年收入可能會達到1160億美元,占據17.4%的市場份額,屆時中國的芯片實力將僅次于美韓,照這樣發(fā)展下去,美國賴以支撐的科技霸權將不復存在,這是其所不能接受的。
美國打壓華為,并不能說是其對華為這家企業(yè)有什么“意見”。再怎么說,以政府的強制行政手段去制裁一家企業(yè),這并不符合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核心理念,只不過,以華為為代表的信息通訊產業(yè),向來是其他產業(yè)升級的關鍵,只要能抓住這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打壓,美國就有機會將中國徹底壓制在全球產業(yè)結構的中低端位置,如此一來,其自身的科技地位將得到穩(wěn)固。
現如今美國用的手段其實并不陌生。在冷戰(zhàn)時期,美國就采取了同樣的方式對付蘇聯(lián),1980年,美國明確禁止了與蘇聯(lián)的尖端技術合作,1982年,時任美國總統(tǒng)里根確定了將“遏制蘇聯(lián)科技發(fā)展”為主要戰(zhàn)略方向,1985年,美國更是出臺了所謂的《出口管制法》,開始聯(lián)合多個國家全面圍剿蘇聯(lián)的科技企業(yè),不難看出,美國當下正是試圖復制這一“勝利”,與中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而華為只是被迫成了這個先頭站。

綜合來說,此次美國的制裁不單單是針對華為,其最終目的還是要打擊中國高科技發(fā)展,但凡事都要一分為二看待,美國的舉動實際上也會對中國的產業(yè)鏈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至少此次風波過后,必定會有更多中國乃至全球的企業(yè)認清局勢,更透徹地看清美國科技霸權的面目,同時美國的制裁也是一把雙刃劍,其在封鎖芯片的同時,也相當于中國市場大門就此關閉,那么到最后比拼的就是誰能率先擺脫對方影響,如果華為、中國的科技企業(yè)能夠抓住機遇,經受住此次制裁,那就意味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將徹底不懼挑戰(zhàn),未來勢必能會走得更遠。
作者:小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