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客何處來——來自江南的西域野望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作品并非嚴謹?shù)臍v史學術研究,僅供參考;未經(jīng)授權,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首陽大君
肅殺的北風是草原上永不缺席的角色,只不過479年的柔然,多了鐵蹄錚錚的紛攘。
三十萬大軍跟隨著郁久閭可汗迅速的向南方靠攏。
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使得北魏只能選擇堅守城池不出。而柔然也放緩了攻勢,可汗整日在燕然山游獵,與剛開始凌厲的作風仿若兩人。
這樣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北魏一邊確實摸不清頭腦。不過柔然人的心里,也一樣焦急而又擔憂。
怎么還不來?!
郁久閭迫切的希望,從中原更南的江東,傳來大宋皇帝的書信。
一年之前,劉宋王朝的使節(jié)攜帶著國書出現(xiàn)在柔然王庭。
自467年東陽之戰(zhàn),劉宋戰(zhàn)敗被北魏奪取山東之后,這個立國江南的中華正朔,注定在南北對抗的亂世中處于下風。
與北魏更北方的柔然聯(lián)盟,夾擊北魏,似乎已經(jīng)是南朝不二的選擇。
作為北魏的死敵,柔然對于江南的來使,頗為歡迎。
可汗親自帶領30萬部眾應約出兵,已見柔然結盟的誠意。
但,為什么遲遲沒有接到劉宋出兵響應的消息呢?柔然人實在是不解。

(圖一 柔然茹茹公主墓金飾)
01
在今天的東京書道博物館,收藏著一件南北朝初年的佛經(jīng)寫本《持世經(jīng)》。
它來自于位居中國內(nèi)陸的古高昌王國,僅以寫經(jīng)本身來說,都算得上是流失海外文物中的珍品。

(圖二 東京書道博物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這份《持世經(jīng)》卷一的末尾,有著一處信息量十分巨大的題記:
“歲在己丑,涼王且渠安周所供養(yǎng)經(jīng)。吳客丹楊郡張烋祖寫,用帋廿六枚?!?/p>
己丑年、涼王且渠安周,這兩點足以證明《持世經(jīng)》書寫于公元449年。
在這份經(jīng)書撰寫的10年之前,公元439年,北魏消滅了盤踞在河西走廊一帶的北涼政權,完成了北方統(tǒng)一。

(圖三 宋魏對峙 圖片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南北朝》)
而北涼王室成員沮渠無諱、沮渠安周兄弟則帶領部眾出走,一路西進,在442年相繼攻破鄯善和高昌,并在高昌建立了新的涼王政權。
這樣一個南北混戰(zhàn)的大亂世,既然已經(jīng)為北魏所不容,那新建的高昌涼王國,唯一的選擇就是結好江南的劉宋王朝,以此作為壓制北魏侵犯的后盾。
雪上加霜的是,沮渠無諱兄弟的大軍向西過沙漠時,因為干旱,士卒“渴死者太半”。實力大為削弱的涼王,急切的遣使前往江南,向宋文帝劉義隆進貢求封。
劉義隆是一位充滿著進取心的南朝帝王,北伐收復中原的志向幾乎一直貫穿著他的種種政治活動。
北涼使者的到來,無疑為劉義隆的北伐計劃,帶來了一個新的希望。
江南朝廷迅速的應允了沮渠無諱的乞求,下詔書冊封他為:
“使持節(jié)、散騎常侍、都督?jīng)龊由橙葜T軍事、征西大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西夷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
那么在河西走廊已經(jīng)被北魏所占領的情況下,究竟還有著怎樣的通道,能讓來自高昌的使者,平安的到達建康呢?
02
這里就必須要介紹陸上絲路中,一條經(jīng)常為人忽視的重要商路“青海道”。
與北魏皇族一樣,出身鮮卑的吐谷渾國,彼時正是青海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
從西域到達江南,即便不經(jīng)過敦煌以東的河西走廊,只要從青海穿過,進入四川,再沿長江順流而下,一樣可以走通。
青海道可能在漢朝時候已經(jīng)開通,所以南北朝時代,江南從這條道路聯(lián)絡西域,才能夠如此的熟練。

(圖四 南北朝時期的西域 圖片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南北朝》)
沮渠無諱接受南朝冊封之后,僅僅兩年就去世了。
沮渠安周繼位不過三個月,宋文帝就已經(jīng)得到消息,下詔命他繼承河西王等官爵,可見利用青海道傳遞消息至于建康可謂暢通無阻。
讓我們把目光再轉回到《持世經(jīng)》的作者,那個來自丹楊郡的“吳客”張烋祖身上。
沮渠安周繼位的5年之后,這名來自江南劉宋王朝的張姓人士,為涼王花費24張紙,抄寫了這份供養(yǎng)經(jīng)。
這無疑是高昌涼王與劉宋之間存在著來往的考古實證。
不過,其實當時中國的局勢遠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復雜。
在入主中原的北魏拓跋氏的北方,有一個國力絲毫不可小覷的草原王國——柔然。
北魏建國之時,柔然趁機拓展自己的勢力范圍,“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之前被沮渠兄弟趕走的前高昌太守闞爽,他的選擇就是去投靠柔然,留待他日。

(圖五 柔然疆域 圖片來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南北朝》)
459年,沮渠安周遣使向宋文帝獻上土產(chǎn)。誰知不到一年,風云突變。
460年,柔然出動大軍將沮渠安周殺死,擁立闞氏家族的闞伯周為高昌王,建立了闞氏高昌。
自此之后,高昌很明顯已經(jīng)是柔然控制下的傀儡政權。
03
然而,劉宋與高昌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因此斷絕,反而有了更大的交往動力。
既然高昌是柔然的臣屬,利用他聯(lián)絡柔然,和江南一起南北夾擊北魏,不是一條妙計嘛!
“升明二年,太祖輔政,遣驍騎將軍王洪軌使芮芮(柔然),克期共伐魏虜。建元元年八月,芮芮主發(fā)三十萬騎南侵,去平城七百里,魏虜拒守不敢戰(zhàn),芮芮主于燕然山下縱獵而歸。上初踐阼,不遑出師。二年、三年,芮芮主頻遣使貢獻貂皮雜物。與上書欲伐魏虜,謂上「足下」,自稱「吾」。獻師子皮褲褶,皮如虎皮,色白毛短?!?/p>
公元478年,手握劉宋軍政大權的蕭道成,派遣驍騎將軍王洪軌出使柔然,與柔然約好夾擊北魏。而柔然也的確應約在479年8月出動30萬大軍南侵。
這就是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然而不巧的是,此時蕭道成剛剛篡位自立,國內(nèi)尚不穩(wěn)定,因此南朝背盟沒有響應柔然。
但是柔然并沒有因此事記恨江南,反而在此后數(shù)年頻繁遣使向蕭齊獻上貂皮、獅子皮等禮物,并策劃下一次的聯(lián)合攻魏。
483年,王洪軌從柔然回朝,據(jù)《南齊書》記載,他此行“經(jīng)途三萬余里”,而且成功說服柔然與南朝聯(lián)盟,可謂勞苦功高。
不過,這樣一趟重要的使行,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而在新出土的吐魯番文獻中,學者們驚訝的發(fā)現(xiàn)了一份闞氏高昌永康九年及十年(474-475)的“送使出人、出馬條記文書”。
這份書信中記錄了這兩年間途徑高昌此處的各國使者名單。我們可以清楚的發(fā)現(xiàn),在王洪軌出使柔然的3年前,在高昌國早已出現(xiàn)了一批“吳客”。
“十年三月八日,送吳客并子合使北山,高寧八十三人,白艻廿五人,合百八人;出馬一匹?!?/p>
公元475年來到高昌的這名江南使臣的姓名在高昌文書中沒有留下記載,史書中也沒有此次遣使的記錄。
也許,這是替王洪軌使團預先探路的一次派遣。他們從四川經(jīng)過吐谷渾經(jīng)過高昌,并到達柔然,確定具體的道路之后。南朝再派遣王洪軌出動,與柔然商議結盟出兵之事。

(圖六 吐魯番出土《妙法蓮華經(jīng)》)
此外,在吐魯番出土的另一件寫經(jīng)《妙法蓮華經(jīng)》殘片上,竟然發(fā)現(xiàn)了蕭道成的署名:
“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南徐袞北徐袞青冀六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南徐州刺史、竟陵郡開國公蕭道成,普為一切,敬造供養(yǎng)”
或許這正是王洪軌途徑高昌,即將前往柔然之時,以蕭道成的名義布施給高昌當?shù)厮略旱摹?/p>
參考文獻:
[1]司馬光.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二十四
[2]蕭子顯. 南齊書·卷五十九
[3]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南北朝時期圖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