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柑仔店》:人情味最動人心
《用九柑仔店》是一部人情味很濃也很好哭的臺劇?!坝镁庞镁牛烙谰镁?,十分太滿,九分剛剛好”。整部劇的人情味滿滿,編劇節(jié)奏慢得像生活原本的樣子,可隨手拾起亦可隨手放下。只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去選擇,去追尋,縱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爭議,都不會影響我們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用九柑仔店》改編自漫畫家阮光民的漫畫作品,劇情以作者童年在云林阿公開的柑仔店生活回憶為原型,描述一名年輕人返鄉(xiāng)接掌柑仔店的故事。柑仔店在閩南語中指的是雜貨店,用九柑仔店,其實就是一個名為“用九”的雜貨商店。它的核心主打是人情味,在這個人情冷暖只有自知的繁雜社會中,一直亮著燈的用九柑仔店仿佛就是“人們休息片刻的港灣”。

用九柑仔店,用的東西十項有九項都能有,取名“用九”是希望能長長久久地開下去。阿公和俊龍兩代人讓柑仔店的燈一直亮著,也算是圓滿了阿公年輕時與初戀的美好愿望以及早已隨時間散去的遺憾;當(dāng)然,到了俊龍手中,也是因為阿公生病讓他重回海潮鄉(xiāng)而勾起兒時的記憶,他自發(fā)想要留下來為阿公守護(hù)住這家店。

從外地人逐漸回歸為最初的本地人——與兒時玩伴初戀愉快和解,認(rèn)識獨特的女孩昭君,和勇伯、廟公、叔公、嬸婆鄰里之間相互照應(yīng)來往,阿公也醒來回家。俊龍和大家和“用九”一同走過寒來暑往,春夏秋冬。這其中不乏過去悲痛的回憶,也擺脫不了血緣命運的糾葛。唯有用九還在這里,變了許多又好像沒變,會有陳舊的游戲機(jī)供大家投幣玩耍,會有孩子們愛吃的各種甜蜜糖果,更增添了灶咖供大家一起吃飯聊天。即使周邊高樓層疊,即使臺北繁華落盡,用九柑仔店才是真正的溫暖的家。

劇中的人物每個都很喜歡,平淡的劇情卻每每讓我淚流不止,期待所有人的故事,特別是廟公,很喜歡。生動形象反映出了隔代撫養(yǎng)、留守兒童老人、鄉(xiāng)村生活、鄉(xiāng)村開發(fā)建設(shè)、祖孫關(guān)系、年輕人回鄉(xiāng)留鄉(xiāng)等等一系列時代變遷、文化迭代事件,簡單平實卻意義深遠(yuǎn)穿透人心。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鄧同學(xué)在其代寫的影評中寫道,從第一集就開始吸引住接著往下看的劇不多,這是一部。開頭的私奔故事就很吸引人,阿公年輕的故事和現(xiàn)實俊龍的故事穿插一起讓這家柑仔店更加飽滿,很喜歡這樣的敘事方式。村民們的善良熱情和城市開發(fā)商的冷漠形成鮮明對比,讓柑仔店的溫馨感治愈感更加濃郁。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故事,每一個人都鮮明又立體。雖然整體都過分理想化到有點點離譜,但是不妨礙這部劇的真善美的溫馨治愈感。

每一個看似風(fēng)平浪靜的人,背后都是止不住的波濤洶涌。也許這就是生活,看別人的表面都是風(fēng)光無限,只有自己是一地雞毛。然而,生活又真正放過誰?人生總有好多意外和苦衷,還好他們身邊始終有人陪伴。小俊龍抱著阿公說我知道你比我更難過,以后我陪著你。那些溫暖很細(xì)微,是一顆巧克力,一盤磁帶,一個鐵罐子,是大家湊起來的錢,一起收的菜,一起喝的酒,是拍的攝像,是替好朋友哭出來的眼淚,這間雜貨店,溫情始終沒變,多么溫暖。

《用九柑仔店》用一間小小的柑仔店,串起鄉(xiāng)村鄰里間幾代人的故事,看盡人世間悲歡冷暖。不論你心底有沒有這樣一個故鄉(xiāng),都一定會在故事里想到身邊的某些人。雖然在大城市奮斗打拼,但家鄉(xiāng)的溫情卻是不可替代的。越長大越知道,原來世界上真的沒有十全十美,我們在這里的遺憾,也許是另一面的圓滿,但認(rèn)真努力地活著,全心全意地去愛,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