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成迅康醫(yī)藥:運動的3個健康前提要掌握

眾所周知,運動對身體帶來眾多好處,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強身健體,又能愉悅身心。適度運動能增強機體耐熱能力,防止出現(xiàn)中暑。但運動時一定要把握好度,掌握3個原則才能讓機體健康。
運動和耐熱有怎樣的關聯(lián)?
中醫(yī)認為,高溫天氣身體各項機能逐漸激活,運動可提升精力,通暢氣機,促使陽氣生發(fā),強身健體。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增加運動量,可提高身體耐熱能力,降低中暑風險。一個人的熱耐受能力跟熱應激蛋白息息相關,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取決于受熱程度和時間。長時間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中,可提升熱效應合成速度,增強熱耐受力;二次進入高溫環(huán)境時,可減輕細胞受損程度。也就是說,適當做耐熱鍛煉可提升熱耐受能力。

運動需掌握哪些原則?
1、選對時間
運動時間應安排在傍晚或早晨;或是氣溫25℃、濕度小于70%的環(huán)境中,可選擇游泳、慢跑、跳繩和快走等有氧運動。早晨或傍晚陽光不是很強烈,規(guī)避紫外線對皮膚帶來的傷害。戶外活動時應避開10:00~16:00之間。
2、掌握好量
高溫天氣能量消耗較大,每次運動時間不能超過60分鐘。若需較長的鍛煉時間,每鍛煉半小時應休息10分鐘,然后再繼續(xù)。每一次鍛煉時都需發(fā)汗,這樣可提升機體散熱功能;但不能過度發(fā)汗,若氣溫大于28℃、濕度達到75%,還需適當減少運動量,防止出現(xiàn)中暑。
3、選對地方
最好是戶外運動,在視野開闊、陰涼且通風的環(huán)境中運動,如湖邊或公園。若條件受到限制,應涂上防曬霜,戴上太陽鏡和遮陽帽,防止受到紫外線侵襲。因為某些因素只能室內活動時,應少用空調和電風扇,門窗打開,維持空氣暢通,室內溫度控制在22℃,濕度在60%。
運動過程中身體可產生各種代謝產物,包括乳酸和酮類,隨著大量代謝廢物在體內堆積,易產生疲勞感,此時以出汗的方式排出多余代謝產物,加快新陳代謝速度,讓人們暫時感覺到清爽和舒服。
該文章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