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臨死前發(fā)下三樁毒誓,除了六月飛雪,另外兩樁毒誓是啥?
“冤枉哪,冤枉哪!”
哭聲仍在回蕩,“游魂卻早已先赴森羅殿”。
夏季六月的一天,一名披枷帶鎖的女子正被劊子押送往法場,她在一路上叫冤聲不絕,甚至在被斬首前還立下了毒誓。
手起刀落,只留下了一條冤魂。
“手起”那一刻天色瞬間陰沉,寒風(fēng)凜冽。
“刀落”后,這六月的天空竟然驚奇地飄起了雪。
六月飛雪漸漸掩埋了女子的尸首,卻掩埋不了她冤屈的靈魂。
這位女子為何會在刑場立下毒誓,她的身上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出身坎坷,命運(yùn)多舛
竇娥小字端云,一生坎坷。
三歲時母親就離世了,年幼的她只能跟著父親竇天章一起生活。
端云天生機(jī)靈,生得可愛,很是討人喜歡。
而端云人生的轉(zhuǎn)折,就在于二十兩銀子。
她的父親竇天章是個讀書人,當(dāng)初因?yàn)樯砩蠜]有盤纏,就向蔡婆婆借了二十兩銀子。
現(xiàn)如今,他連本帶利應(yīng)該還給蔡婆婆四十兩銀子。
但是竇天章只是一個窮酸書生,壓根就拿不出來這么多錢。
最后,蔡婆婆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那就是將他的女兒竇娥送給蔡婆婆做兒媳婦,這樣的話,竇天章和蔡婆婆之間的賬就一筆勾銷了。

那時正值“春榜動,選場開”,竇天章一個貧困書生,一心掛心著上京趕考的事。
再加上蔡婆婆常常向他人提起此事,世人皆知,這小姑娘端云就是蔡婆婆的媳婦。
最后竇天章雖心有不舍,但也無奈下答應(yīng)了,心想著,把女兒托付給蔡婆婆也算是有人照應(yīng)。
那天,竇天章將女兒送來的時候,就見蔡婆婆早已等候多時。
竇天章見到蔡婆婆,連忙聲聲道謝,他也不祈求蔡婆婆對待段云如親生女兒一樣,只希望蔡婆婆能幫自己照看女兒,不虐待自己的女兒,如此自己也算是對得起死去的妻子了。
最后,蔡婆婆還拿出十兩銀子給竇天章。
對此,竇天章感激不盡。

蔡婆婆讓竇天章放心去,并表明自己會照顧好端云。
就這樣,竇天章舍身離去。
看著父親離開,端云傷心欲絕,喊著“父親不要丟下我”,隨后就要追出去。
但卻被蔡婆婆拉住了,蔡婆婆輕聲安慰她,發(fā)誓一定會對她好,端云平靜下來。
不久后,蔡婆婆給她改名為“竇娥”。
這看似是兩全其美的事,只是這其中沒有問過竇娥的意見,竇娥的命運(yùn)就這樣被安排了,對她實(shí)在是不公。
雖然封建時代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我們也要時刻謹(jǐn)記每個人都是獨(dú)立的個體,要尊重人權(quán),講究人人平等。
身為父母,應(yīng)該給予孩子尊重,懂得培養(yǎng)個體意識。

至此,竇娥就這樣當(dāng)上了蔡婆婆家的“童養(yǎng)媳”。
此后,蔡婆婆也算是信守承諾,對待竇娥真如親生女兒一樣。
竇娥在蔡婆婆家里,任勞任怨,有什么家務(wù)活都搶著干,蔡婆婆對她也很滿意。
這一晃就過去了十年,眼看竇娥已經(jīng)長大,到了可以成親的年紀(jì)了,便和蔡婆婆的兒子成了親。
但是婚后不到兩年,蔡婆婆的兒子就離世了。
這時,蔡婆婆一下失去了兒子,竇娥一下失去了丈夫,兩人只好相依為命。
竇娥一直以來都很感謝蔡婆婆的照顧,心里早已把她當(dāng)成自己的母親,雖然丈夫去世,但依舊對她很孝順。
本來她們已經(jīng)平復(fù)了悲痛的心情,開啟了新的生活。
卻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三年后,兩人將遭遇一場更大的危機(jī)。

受冤而死,立下毒誓
三年后的一天,蔡婆婆因?yàn)橛憘錾狭寺闊?/p>
蔡婆婆把錢借給了當(dāng)?shù)氐馁惐R醫(yī),沒想到這賽盧醫(yī)心思險惡,為了不還錢,竟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那天,蔡婆婆來到賽盧醫(yī)家討債,賽盧醫(yī)謊稱家里無銀子,要蔡婆婆跟他到莊上取錢。
蔡婆婆眼看賽盧醫(yī)終于要還錢,自然要抓住機(jī)會,趕忙答應(yīng)說:“我跟你去。”
卻沒想到,等兩人走到無人荒僻處,賽盧醫(yī)便拿出早已準(zhǔn)備好的繩子,想要勒死蔡婆婆。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
可是,這賽盧醫(yī)借錢后不僅不還錢,竟然還想要?dú)⒑Σ唐牌?,真的是卑鄙至極!
正所謂“人善被人欺”。
善良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的品格,但是善良也要有鋒芒,沒有鋒芒的善良只會為自己惹來麻煩。

就在這賽盧醫(yī)將要勒死蔡婆婆的時候,張驢兒和他的父親碰巧路過,他們及時救下了蔡婆婆,蔡婆婆這才得以活命。
看到有人來了,賽盧醫(yī)趕忙逃走。
對于張驢兒和他父親的搭救,蔡婆婆感激不盡。
可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就令蔡婆婆意想不到了。
本以為兩人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豪俠,卻沒想到,這兩人只是地痞流氓,之后更是害得竇娥含冤而死,使得婆媳兩人生死分別。
蔡婆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知恩圖報,竟然成了兩人得寸進(jìn)尺的資本。
這兩人了解完婆婆討債這件事情的經(jīng)過,得知了蔡婆婆家財萬貫,家中還有個守寡媳婦,兩人就動起了歹心,竟然要求竇娥給兩人當(dāng)老婆。
這說的是什么話?

蔡婆婆一聽自然不答應(yīng),只想要拿些錢財來答謝這父子倆。
可是這父子倆見蔡婆婆不允,又聲稱要勒死蔡婆婆。
蔡婆婆膽小怕死,無奈之下只好將兩人領(lǐng)回家,隨后向竇娥說明情況。
竇娥這知道原委后,一直不肯答應(yīng)。
蔡婆婆將兩人留在家中,表示自己再勸勸竇娥。
婆婆勸了竇娥很多次,但是竇娥的態(tài)度十分堅決,她告訴婆婆,自己還在為丈夫守寡,怎可委身他人。
況且那兩人看著都不是什么好人,根本不能答應(yīng)他們的無理要求。
竇娥內(nèi)心的正義和忠貞不允許她這樣做,而面對這樣的地痞無賴,她也絲毫不畏懼。
張驢兒眼看一天天過去,竇娥都沒有動靜,又想出了個壞主意。

他竟然想通過謀害蔡婆婆來得到竇娥,他來到賽盧醫(yī)的藥店里,抓著他的把柄要挾賽盧醫(yī)拿到了毒藥。
此時,碰巧蔡婆婆又生起病來,竇娥正在悉心照料,為婆婆準(zhǔn)備羊肚湯,而張驢兒趁著這個機(jī)會在這羊肚湯里偷偷下了毒。
但是他也沒想到的是,蔡婆婆最后并沒有喝下這羊肚湯,這碗羊肚湯最后被自己的父親喝了。
張驢兒的父親喝下后不久就中毒而死了。
看到父親身死,張驢兒為了不牽連自己,直接惡人先告狀,將事情全部栽贓到竇娥的頭上。
但張驢兒依舊賊心不死,他還想以此要挾竇娥,想得到她。
竇娥堅決不服從,便與張驢兒一起去見官。

但竇娥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驢兒早已跟官員勾結(jié)在了一起,任憑自己怎么解釋,也無濟(jì)于事。
最終,竇娥為了不牽連蔡婆婆,只好認(rèn)下了這樁“莫須有”的罪名。
竇娥本以為能在官府這里看到希望,獲得解救,卻沒想到卻是從一個坑掉到了另一個更大的坑,竇娥的反抗在吏治的腐敗和黑暗面前,顯得是如此微不足道。
認(rèn)罪之后,劊子押送竇娥到法場進(jìn)行處決。
押送途中,竇娥特意請求劊子走后街,怕走前街被婆婆看到她會難過痛苦。
由此,也可看出竇娥的孝順。
她有反抗的意志,但鋼鐵般堅強(qiáng)的外表下也有柔弱之處,而這個柔弱之處正是撫養(yǎng)她長大的蔡婆婆。

竇娥恪守孝道,她的孝順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和學(xué)習(xí)。
越是描述竇娥的善良,竇娥的命運(yùn)就顯得愈發(fā)悲涼。
到了刑場,竇娥在受處決前,滿腔悲憤地立下了三樁毒誓。
此時,她對這個世界失望透極,雖想要通過自己的反抗去改變什么,可她的結(jié)局證明,她的反抗終究是無效的。
竇娥立下的毒誓,除了六月飛雪之外,還有血濺在白練上和楚州大旱三年這兩個誓言。
然而這三個看似完全不可能實(shí)現(xiàn)的誓言,竟然在竇娥死后一一應(yīng)驗(yàn)!

毒誓成真,平冤昭雪
竇娥立下的第一樁毒誓是血濺白練。
在行刑前,竇娥要了一塊白色的布帛,并發(fā)誓自己如果真的是被冤枉的,行刑時,血將會全部濺在白布上。
劊子手手起刀落,竇娥的鮮血全濺在白練上,竟然一滴也沒有濺在地上。
白練是潔白干凈的,即便要死,她也希望自己死得清清白白。
竇娥借這個誓言,表明自己的清白,她的鮮血正是反抗不公和邪惡的一腔熱血,這一腔熱血最后的歸屬,絕不能濺在骯臟的地上被污濁掩蓋,被世人遺忘。
她要用最純潔的白,襯托這抹紅,凸顯這一腔熱血,她要讓這顯眼的紅進(jìn)行最后的“反抗”,告誡世人,正義還在!
這“血濺白練”是竇娥的反抗,更是“白”與“黑”的對抗。

第二樁誓愿是六月飛雪。
處決后這一誓言就立即應(yīng)驗(yàn)了。
很多人就在想,當(dāng)時正值夏季六月,天氣炎熱,怎么可能下雪?
然而這一奇異的現(xiàn)象真的出現(xiàn)了,這也再次證明了竇娥所蒙受的冤屈是真真實(shí)實(shí)存在的。
雪也是潔白無瑕的,竇娥借“雪”再次證明清白,漫天大雪將她的尸首遮掩。
“雪”也預(yù)示著“昭雪”,盡管竇娥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結(jié)局無法改變,但她不想就這樣銜冤負(fù)屈地離開。
正所謂“要留清白在人間”,她希望有人能替她平冤昭雪,幫她洗清冤屈,這也是她最后的奢求。

第三樁誓愿是大旱三年。
巧妙的是,在竇娥死后,楚州竟真的三年沒有下過雨,因此這個誓愿也成真了。
但這個誓言也一直備受爭議。
大旱三年意味著百姓們?nèi)甓紝]有收成,有人認(rèn)為竇娥太過自私,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立下毒誓,卻殃及了百姓。
不過最后這一樁誓言成真必然會引起大范圍的轟動,也會受到朝廷的關(guān)注。
竇娥此舉就是想借助更強(qiáng)大的力量來揭示真相。
竇娥想自證清白,昭告世人的愿望非常強(qiáng)烈。
竇娥大旱三年的誓言是有心還是無意,我們無處得知。
見證這三樁毒誓一一應(yīng)驗(yàn)的人們,對于竇娥的清白也都心中有數(shù)。
只是希望竇娥最終能夠?qū)崿F(xiàn)自己的愿望——平反,讓壞人受到應(yīng)得的懲罰。
那時楚州三年大旱,民生凋敝,一下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此時竇娥的父親竇天章早已功成名就,剛好被派往出楚州了解情況。
竇天章在審查當(dāng)?shù)匚募r,竇娥的冤魂來到父親面前,向竇天章述說著自己這些年來遭遇的不幸,控訴自己慘遭陷害,含冤而死。
竇天章在看到了女兒的冤魂,得知竟女兒受了這么多委屈后,下定決心還女兒一個清白。
最后,在竇天章的堅持下,官府重審了竇娥的這起案件,成功翻案。
竇娥總算是平反昭雪,這不僅是還竇娥一個公道,也是還世間一個真相。
張驢兒被凌遲處死,楚州縣令被罷職,賽盧醫(yī)發(fā)配充軍。
竇天章也聽從竇娥最后的愿望,將蔡婆婆接回照顧。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strong>

魯迅曾說過,“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p>
《竇娥冤》的悲劇性不僅在于把竇娥這么一個美好且有反抗精神的女子毀滅給人看,而且將這樣毀滅的過程一步步展現(xiàn)給人看。
竇娥的冤魂散去,命運(yùn)的悲劇與結(jié)局的圓滿交織,她不知是否改變了什么,至少正義得到了伸張。
竇娥立下的三樁誓言更是這出悲劇的關(guān)鍵,誓言全部應(yīng)驗(yàn),那是否天地也聽到了竇娥的叫冤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