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頤物語義烏紅糖麻花:百年傳承!正宗義烏紅糖熬制,百吃不膩!
一直就聽說義烏的紅糖麻花很有名,前段時間托金華的同事從義烏帶回來一些,吃過之后才知道果真是名不虛傳。
義烏的紅糖麻花吃起來口口酥脆,薄薄的土紅糖裹著麻花在嘴里翻滾相融,干脆里帶著甜蜜,不拉絲不粘牙,吃完后滿口留有紅糖清香,實在是讓人欲罷不能!
和一般的麻花比起來這個麻花很小巧,色澤是土黃色,表面有種油浸感,那是糖油浸泡后的樣子。
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紅糖麻花除了脆之外,硬度也會更高一些,吃的時候要小口咬,慢慢嚼食。
義烏紅糖麻花之所以出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它外層裹的義烏紅糖,同樣是義烏特產(chǎn)之一。
義烏紅糖可是出了名的,其被選為全國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這可是國家級的殊榮認證呢!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紅糖的原料是甘蔗,而這義烏紅糖的原料,用的是比我們普通甘蔗還要甜幾倍的糖蔗!
據(jù)記載,義烏已經(jīng)有400多年用糖蔗榨紅糖的歷史,至今紅糖暢銷海外,都是因為這獨有的熬糖原料。
這種青皮甘蔗吃起來比較硬,水分少,但卻非常適合用來熬糖。
每年春天播種,等到10月底,糖蔗在較大的晝夜溫差里累計足夠的糖分后,農(nóng)人們才開始收割,被砍下的糖蔗一摞摞捆在一起,送到工廠后用高壓水槍沖洗掉泥土和灰塵。
再將這一根根的糖蔗放入機器中榨成天然糖汁,接著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
熬糖。
一鍋蔗糖水從燒柴、撇沫、攪糖、煉糖、打糖...幾十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
最終差不多100斤的甘蔗只能熬出11斤紅糖!
熬糖用的是七連灶鐵鍋,中間不停攪拌,兩鍋之間的顏色需要調(diào)勻。

熬一鍋大概需要1個小時不停攪拌,只有經(jīng)驗老道的熬糖人才能把握火候,熬出色澤透亮、不焦不糊的紅糖。
時間過長糖水就會焦掉,短了就結(jié)不成糖塊。如果一鍋焦了,七口鍋都浪費了...
熬糖的師傅也大都年過半百,有著二三十年的制糖經(jīng)驗。

冷卻后的紅糖汁晶瑩剔透,微粘又不黏牙,自然香甜不會膩,視覺上給人的沖擊就夠夠的了!
會吃的嘴巴知道“手工的味道,是機器無法比擬的”,義烏紅糖人工熬出的紅糖,手揉的面團,讓它賦予了靈魂的正宗口感。
尤其揉面這事兒,也得多年經(jīng)驗的老師傅來操作。
揉面、篩粉、和面、搟切、擰花、下鍋再到過糖晾涼,麻花的酥脆從手感上就決定了的!
麻花炸至殼脆里酥后,一定要眼疾手快,趁熱放入現(xiàn)熬的紅糖汁里,采用傳統(tǒng)浸糖工藝,把每一根麻花都裹均勻~
什么是浸糖工藝呢?
其實,市場上面的紅糖麻花都是采用噴糖工藝的,就是麻花在攪拌過程中噴上一層糖,這樣會導(dǎo)致麻花表面的糖裹得很不均勻。
浸糖工藝是將麻花浸泡在恒溫的紅糖中,使每個麻花都能均勻的裹上紅糖,且能夠讓紅糖滲入到麻花內(nèi)部中,使麻花的紅糖風味更濃郁,且香甜。
琥珀色的糖色,個頭小巧到正好一口一個,酥酥脆脆嚼著也不累。

雖然全部由紅糖包裹,但甜感卻讓人愉悅,吃再多也不覺得齁,入口即化的糖不會黏到牙縫,真正做到了甜而不膩!
每個小麻花酥餅都有自個兒的獨立包裝,拿著吃著更衛(wèi)生也更方便、還不易受潮;家人、朋友、同事間分享吃更開心!
市面上紅糖麻花也很多,但許多為了節(jié)省成本選擇糖精和劣質(zhì)紅糖,甚至是赤砂糖作為原料,這樣雖賣的便宜,但只要吃一口就喪失了食欲。
辰頤的義烏紅糖麻花原料不僅選用正宗的義烏紅糖,還有中糧的鮮產(chǎn)小麥粉和優(yōu)質(zhì)進口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