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投機智慧
周敦頤《通書》中記載,“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边@里關鍵是“幾”,引申到投資,可以簡單理解為投資的“時機”。這句話,就是最好的捕捉投資時機的要訣心法。
“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間者,幾也?!?/strong>
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以寂然不動做到誠,然后能徹然大悟而通,通什么呢?在事物已經(jīng)變化卻未著形跡,看似無卻已有之際,掌握宇宙萬物運行的玄機和先機。
這里關鍵是“幾”,引申到投資,可以簡單理解為投資的“時機”。
投資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價格博弈(投機)者,例如金融大亨索羅斯;另一類是價值投資者,以股神巴菲特為代表。這兩類投資者在市場上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辛勤耕耘,都能賺取驚人的贏利。
而股市投資的時機問題,不管是對價格博弈者,還是價值投資者,都非常關鍵:買早了,老是不漲,甚至綿綿下跌后才漲;買遲了,已經(jīng)漲上去了,想追不敢追,進入成本也太高。
可以說,周敦頤上面的這句話,就是最好的捕捉投資時機的要訣心法?!端卧獙W案》里引明朝狀元學者羅洪先對這句話的注釋,說得更明白:
“必常戒懼,常能寂然,而后不逐于動,是乃所謂研幾也?!?/strong>
這里的“研幾”就相當于研判和捕捉最佳的投資時機。羅洪先這句注釋可真是說得太好了!既適用于價格博弈者,也適合于價值投資者。
對于“價格博弈者”而言,買在市場的起漲點最關鍵。
“常戒懼”就是要戒除貪婪之心,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買進之前,想到的不是會賺多少,自己要戰(zhàn)勝市場,而是時時告誡自己,一著不慎可能虧損本金。
“能寂然”就是要耐心等待,仔細觀察,不管盤面如何起伏變化,永遠耐心等待最佳的買入時機。
“不逐于動”就是不要隨市場的表象所左右,趨勢的突破有時是真突破,有的是假突破,不要被盤面的噪音所影響,等到真正的機會出現(xiàn)時一擊而中,買而大漲。
對于價值投資者而言,在變化起伏的市場中找到真正被低估的企業(yè)最關鍵。
“常戒懼”和“能寂然”,同樣也是放棄貪婪之心,安心坐冷板凳,數(shù)年如一日,甚至數(shù)十年如一日,去研究和分析企業(yè)的基本面,錨住錨準企業(yè)的“內(nèi)在價值”。
“不逐于動”就是根本不去關注市場的短期漲跌,哪怕目前市場的概念股和熱門股炒翻了天,你只尋找和等待那些價值與價格嚴重背離的投資時機出現(xiàn);去尋找具有護城河、年復一年產(chǎn)生穩(wěn)定盈利和現(xiàn)金流的企業(yè),耐心等到市場錯誤地給它們定價時,大手筆重倉買進,就像當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
股市的投資博弈,說簡單點,就是:
那些不常戒懼不能寂然常逐于動的投資者的錢流向——常戒懼能寂然不逐于動的投資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