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歷克塞五世
拜占庭皇帝
阿歷克塞五世·杜卡斯 (希臘語:?λ?ξιο? Δο?κα?,拉丁拼寫:Alexius V Ducas;約1140年-1204年12月)是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皇帝,約1204年2月5日至同年4月12日在位,綽號(hào)“穆爾楚弗洛斯(希臘語:Μο?ρτζουφλο?)”,可能指他的眉毛濃密突出,也可能指他的性格陰沉。他在第四次十字軍駐扎君士坦丁堡城外的情況下,于1204年2月發(fā)動(dòng)政變推翻了十字軍一年前擁立的伊薩克二世及阿歷克塞四世兩位皇帝,十字軍隨后對(duì)君士坦丁堡展開了攻擊,他盡力抵抗敵軍,但君堡還是在4月失陷。逃出城外后,他投奔前皇帝阿歷克塞三世,卻被弄瞎了眼睛,之后他被拉丁帝國俘獲,同年12月被處決。
阿歷克塞五世·杜卡斯
羅馬人的皇帝與獨(dú)裁者

拜占庭帝國皇帝
統(tǒng)治
1204年2月5日(可能的加冕日期)–1204年4月12日
前任
伊薩克二世與阿歷克塞四世(共治)
尼霍拉斯·卡納博斯(拜占庭元老院推舉的皇帝)
繼任
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短暫在位)
鮑德溫一世 (拉丁帝國)
狄奧多爾一世(尼西亞帝國)
米海爾·科穆寧·杜卡斯 (伊庇魯斯專制國)
阿歷克塞一世 (特拉比松帝國)
出生
約1140年
逝世
1204年12月
配偶
優(yōu)多基婭·安格利娜
出身與性格
阿歷克塞·杜卡斯的姓是杜卡斯,杜卡斯家族是拜占庭帝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世家大族,但我們并不清楚他祖先的情況,杜卡斯這個(gè)姓氏此時(shí)也不是杜卡斯家族專有,許多出身卑微的家族也使用這個(gè)姓。記載宣稱,他在母系方面是阿歷克塞一世皇帝(1081-1118年在位)的四世孫,這并不是不可能,安格洛斯王朝的皇帝和一些皇位覬覦者都與之前統(tǒng)治帝國的科穆寧家族有著親戚關(guān)系,有些是血親后代,有些是姻親后代?,F(xiàn)代學(xué)者提出的假說認(rèn)為他的父親可能名叫伊薩克·杜卡斯(Isaac Doukas),他本人則與阿歷克塞四世是第二代堂表親(曾祖輩有相同的祖先)。一封送給羅馬教宗英諾森三世的信件中寫道,阿歷克塞·杜卡斯與阿歷克塞四世間有血緣關(guān)系。
與阿歷克塞五世同時(shí)代的拜占庭史家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在著作中描繪了他的性格,阿歷克塞在位時(shí)曾免了這位史家的財(cái)政書記職務(wù),因此后者的記載可能會(huì)對(duì)他有些偏見,不過尼基塔斯還是贊揚(yáng)他有著天然的智慧,也指出了他傲慢、好色的缺點(diǎn)。
登上皇位

阿歷克塞·杜卡斯參與過1200年“胖子”約翰·科穆寧推翻阿歷克塞三世(1195-1203年在位)的不成功政變,失敗后被投入監(jiān)獄,很可能一直被關(guān)押到1203年。1203年7月,拜占庭前皇帝,阿歷克塞三世的弟弟伊薩克二世(1185-1195年第一次在位)與兒子阿歷克塞(后來的阿歷克塞四世)引著第四次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二人共同即位,阿歷克塞·杜卡斯可能就是在此時(shí)被釋放,且被任命為“首席衣櫥總管”(帝國財(cái)政部門的首腦)。他曾結(jié)過兩次婚,據(jù)說阿歷克塞三世的女兒優(yōu)多基婭·安格利娜是他的情婦。
1204年初,伊薩克二世與阿歷克塞四世兩位皇帝逐漸失去民心,城外的拉丁騎士與其威尼斯盟友讓市民們憂心忡忡,兩位皇帝無法讓人民安心。另一方面,兩位皇帝之前向十字軍們?cè)S諾的一大筆報(bào)酬,以及提供援軍的保證都沒能實(shí)現(xiàn),十字軍們也失去了耐心,開始在君士坦丁堡城中縱火、劫掠。大火波及了君士坦丁堡六分之一的城區(qū),可能造成三分之一的市民無家可歸,混亂的民眾喪失了抵抗拉丁人的信心。這時(shí),阿歷克塞·杜卡斯成為反拉丁人行動(dòng)的領(lǐng)導(dǎo)人之一,在特里佩托斯·利索斯(Trypetos Lithos)組織了一次攻擊拉丁人的行動(dòng),戰(zhàn)斗中,他的坐騎被絆倒,險(xiǎn)些喪命或被俘,好在青年市民組成的一隊(duì)弓箭手保護(hù)了他。這次戰(zhàn)斗之后,他贏得了民心,同時(shí)他也開始利用民眾的反拉丁人情緒,追求自己的野心。
1月底,君士坦丁堡市民發(fā)動(dòng)了暴動(dòng),混亂之中,拜占庭元老院推舉貴族尼霍拉斯·卡納博斯為皇帝,但他拒絕接受皇位。兩位共治皇帝躲在布拉赫奈宮中,委托阿歷克塞·杜卡斯向十字軍求援,至少也向他傳達(dá)了此種意愿。1月28日夜至次日,阿歷克塞沒有去聯(lián)系十字軍,而是借進(jìn)入皇宮的機(jī)會(huì)賄賂瓦蘭吉衛(wèi)隊(duì),并在他們的支援下逮捕了兩位皇帝。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記載,一個(gè)宦官幫助他進(jìn)入帝國國庫,使他的賄賂得以成功。瓦蘭吉衛(wèi)隊(duì)在這次政變中應(yīng)該是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不過他也有一些來自親戚與同黨的援助。阿歷克塞四世被囚禁,很快被殺,又老又瞎的伊薩克二世則在政變前后死去,人們認(rèn)為他是死于恐懼、悲傷或虐待。阿歷克塞·杜卡斯宣布赦免元老院擁立的尼霍拉斯,并為他提供了一個(gè)高等的官位,但被正在圣索菲亞大教堂中避難的尼霍拉斯拒絕;隨后阿歷克塞便派人將他強(qiáng)行拖出教堂,在教堂門口的臺(tái)階上殺死了他。
組織防御

關(guān)于阿歷克塞·杜卡斯加冕的時(shí)間,有不同的說法:他可能在廢黜阿歷克塞四世及伊薩克二世的當(dāng)晚就已稱帝,歷史學(xué)家亨德里克斯(Hendrickx)和馬祖克里斯(Matzukis)則認(rèn)為,他在當(dāng)時(shí)就接受了皇帝的標(biāo)志物,但稍后才加冕,可能是在2月5日。他即位之后,發(fā)現(xiàn)國庫空空,就沒收了許多貴族與高級(jí)官僚的財(cái)產(chǎn),用于公眾事業(yè)。這一舉動(dòng)使他獲得了一般民眾的歡迎,但傷害了他的親戚和其他重要支持者的感情。
穩(wěn)固了統(tǒng)治之后,新皇帝禁止十字軍進(jìn)入城市,并開始修整防御工事,他還親自帶兵,攻擊到處尋找補(bǔ)給的十字軍。2月2日,為了尋找糧食,十字軍領(lǐng)袖佛蘭德的亨利帶著一支軍隊(duì)前往菲利亞(Filea或Phileas),在他們返回營地的路上,阿歷克塞襲擊了他的后衛(wèi)部隊(duì),但拜占庭軍戰(zhàn)敗,精銳部隊(duì)損失不小,還丟失了一幅有名的圣母圣像,皇帝本人也差點(diǎn)喪命。與此同時(shí),阿歷克塞還嘗試用小船火攻十字軍艦隊(duì),也告失敗。
圣母瑪利亞是君士坦丁堡的保護(hù)者,圣像的丟失,打擊了城中市民的信心,許多人相信,拉丁人的勝利得到了上帝的認(rèn)可,他們的勝利就是對(duì)拜占庭帝國罪孽的懲罰。
2月8日,阿歷克塞五世與威尼斯總督,遠(yuǎn)征的領(lǐng)導(dǎo)者恩里科·丹多洛舉行和談,但威尼斯人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拜占庭人無法接受。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記載,和談不成,十字軍騎兵就襲擊了皇帝與他的隨從,險(xiǎn)些將其俘虜,和談也就此告終。阿歷克塞四世在同一天被殺,可能是由于十字軍提出讓他復(fù)位的要求。十字軍得知他的死訊后,雙方的關(guān)系進(jìn)一步惡化。3月,所有拉丁居民被驅(qū)逐出君士坦丁堡,成為雙方關(guān)系的一大轉(zhuǎn)折點(diǎn),十字軍開始準(zhǔn)備最后的攻擊,并開始了瓜分拜占庭帝國的談判。
逃亡與死亡
4月9日,十字軍發(fā)動(dòng)總攻,拜占庭守軍成功擋下了這次進(jìn)攻,但4月12日,拉丁人再次大舉進(jìn)攻,拜占庭軍戰(zhàn)敗,十字軍沖破海墻上的佩特里亞門進(jìn)入城市,劫掠了布拉赫奈宮。阿歷克塞五世試圖鼓舞市民起來防御,但并無效果,12日晚,他帶著情婦優(yōu)多基婭·安格利娜(阿歷克塞三世之女)和情婦的母親,前皇后歐芙洛緒涅·杜卡伊娜·卡瑪特拉,搭上一艘漁船逃往色雷斯。殘余的守軍與民眾在圣索菲亞大教堂擁立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為帝,但他無法說服瓦蘭吉衛(wèi)隊(duì)繼續(xù)戰(zhàn)斗,13日凌晨,他也逃離了君士坦丁堡,于是整座城市落入十字軍之手。
阿歷克塞五世與他的同伴到達(dá)了莫西諾波利斯城,這里被逃亡在外的前皇帝阿歷克塞三世控制。起初,雙方相處融洽,阿歷克塞五世也正式與優(yōu)多基婭·安格利娜結(jié)婚,但不久后,阿歷克塞三世就下令逮捕他,還把他弄瞎(按拜占庭傳統(tǒng),盲人不能再當(dāng)皇帝),隨后丟下他離開。當(dāng)年11月,阿歷克塞五世在莫西諾波利斯附近(也可能是在安納托利亞)被拉丁將領(lǐng)蒂埃里·德盧斯俘虜。十字軍以囚犯的身份將他帶回君士坦丁堡,指控他謀殺阿歷克塞四世,犯叛國罪,他辯解道,阿歷克塞四世招引十字軍前來進(jìn)攻,已經(jīng)背叛了拜占庭帝國。十字軍最后還是判他有罪,并以一種新奇的方式將他處決——把他從狄奧多西紀(jì)功柱頂端扔下摔死。新生的拉丁帝國可能認(rèn)為,公開審判并處死這位“殺害最后一位合法皇帝的兇手”,可以為自己的統(tǒng)治增添合法性。阿歷克塞五世成為拉丁帝國建立前最后一位統(tǒng)治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拉丁帝國存在并占領(lǐng)該城57年,直到1261年尼西亞帝國的米海爾八世收復(fù)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才得以恢復(fù)。
參見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君士坦丁堡之圍 (1204年)
腳注
Choniates 1984,第307頁,參見Head C. 1980,第238頁, 指出阿歷克塞·杜卡斯在年輕時(shí)就被同伴們稱作“穆爾楚弗洛斯(希臘語:Μο?ρτζουφλο?)”,因?yàn)樗膬蛇吤济L到了一起,高出眼睛不少。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11頁
?Akropolites, G. 2007,第112頁
?Choniates 1984,第311&314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12-113頁
?Choniates 1984,第303-304&307頁
?Madden F. 1992
?Madden F. 1995,第742頁
?Choniates 1984,第307-309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18-120頁
?Runciman 1987,第120-121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20-122頁
?Choniates 1984,第311-312頁
?Giarenis I. 2017,第78頁
?Choniates 1984,第312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23-124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24-125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21-127頁
?Choniates 1984,第313-314頁
?Avner Falk 2010,第163頁
?Akropolites, G. 2007,第117頁
?Choniates 1984,第334頁
?Hendrickx B & Matzukis C 1979,第127-131頁
來源
Akropolites, G. The history. 由Ruth Macrides翻譯.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199210671 (英語).
Choniates, Nicetas. O City of Byzantium, Annals of Niketas Choniatēs. 由Harry J. Magoulias翻譯. Detroi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4. ISBN 0-8143-1764-2.
Avner Falk. Franks and Saracens : Reality and Fantasy in the Crusades. London: Karnac Books. 2010. ISBN 9780429474927.
Giarenis I. The Crisis of the Fourth Crusade in Byzantium (1203-1204) and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s for Anti-Latin Reaction and Political Action (PDF). Mediterranean world. 2017, 23: 73-80 [2021-03-10]. (原始內(nèi)容存檔 (PDF)于2021-11-13).
Head C. Physical Descriptions of the Emperors in Byzantine Historical Writing. Byzantion. 1980, 50 (1): 226-240.
Hendrickx B; Matzukis C. Alexios V Doukas Mourtzouphlos. His Life, Reign and Death (1204). Hellenica(?λληνικ?). 1979, 31: 108-132.
Madden, F. The Fires of the Fourth Crusade in Constantinople. 1203-1204; A Damage Assessment. Byzantinische Zeitschrift. 1992-01-01, 84–85 (1-2) [2021-03-15]. ISSN 1868-9027. doi:10.1515/bz-1992-1-213.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21-12-16).
Madden F. Outside and Inside the Fourth Crusade (PDF).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1995, 17 (4): 726-743.
Runciman, Steve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Volume III: The Kingdom of Acre and the Later Crusad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954]. ISBN 0-14-013705-X (英語).
延伸閱讀
Jonathan Harris, Byzantium and the Crusades (London and New York, 2nd ed., 2014). ISBN 978-1-78093-767-0
亞歷山大·卡日丹 (編). 牛津拜占庭辭典. 牛津: 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 1991. ISBN 0-19-504652-8.
Jonathan Phillips,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4)
Savignac, David. The Medieval Russian Account of the Fourth Crusade – A New Annotated Translation. [2017-08-29]. (原始內(nèi)容存檔于2019-07-13).
?Chisholm, Hugh (編). Alexius V.. 大英百科全書 1 (11th ed.). 劍橋大學(xué)出版社: 578. 1911.
阿歷克塞五世
安格洛斯王朝
出生于:1140年不明逝世于:1204年12月
統(tǒng)治者頭銜
前任者:
阿歷克塞四世
和
伊薩克二世 拜占庭皇帝
1204年2月5日 – 1204年4月12日 繼任者:
君士坦丁·拉斯卡里斯
和
狄奧多爾一世
為尼西亞皇帝
繼任者:
米海爾一世
為伊庇魯斯統(tǒng)治者
繼任者:
阿歷克塞一世
為特拉比松皇帝
繼任者:
鮑德溫一世
為拉丁帝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