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的Effect Audio線,還有effect嗎?——Vogue升級線評測

耳塞升級線對于聲音有著多大的影響?又應該如何進行比較和選購?對于不少希望升級器材的燒友而言,這兩個問題亟待解答。我們熟悉的廣東老燒、《耳邊談》專訪嘉賓劉想云以Effect Audio的Vogue系列升級線為例,分享了自己在線材方面的個人心得,讓我們一起來參考一下~
耳塞升級線總覽
發(fā)燒20多年,在音響業(yè)也有近十年的從業(yè)經(jīng)驗,所以各種發(fā)燒線我都玩過,還DIY過其中的大部分品種。在當下的發(fā)燒線領(lǐng)域,直流電源線和耳塞升級線,是我認為市場成熟度和規(guī)范程度最弱的兩個。耳塞升級線在我們耳機燒友中用戶非常多、關(guān)注度也高,所以它很自然地成為本文的主角。我說耳塞升級線的市場規(guī)范程度最弱,有這3個原因:① 高級耳塞多是定制,私享性很強,使得高級升級線常常是"公說公的好,婆說婆的棒",難有較統(tǒng)一的評判。② 近年耳塞價格屢攀新高,升級線的定價也跟著拔高很多,混入了過多的升級線品牌。③ 升級線很多插頭是注塑成形,無法像其他音頻線那樣擰開插頭看到用料的細節(jié)、焊接工藝,可解剖的短樣線也很少;同時真正能制造或者定制優(yōu)秀線基的廠家,更是寥寥。

在現(xiàn)在尚欠規(guī)范的耳塞升級線市場中,參與的品牌或許可粗分為這3種:① 線基水平和制線能力都很一般的,售價也低,解決"有得換、有得玩"的問題,但想"換得好"就要看幸運女神的心情。② 線基水平和制線能力都一般,但營銷能力很強的,售價不低或挺貴,解決了換線的面子問題。③線基水平和制線能力都高,賣得也貴,能解決"換到好線"的問題。Effect Audio,我認為屬于第③種。它總體定價很高,引發(fā)過不少論戰(zhàn)。但燒界對它的主要槽點,還是EA那款讓我個人也完全無感的高價耳塞"亞瑟王"。EA的線雖然真的貴,但在我所知的頂級燒友群體中,仍然有著非常高的接受度和好評率。我之前試過他們家的埃及艷后和Horus,總體印象也很好。外觀漂亮,工藝細節(jié)到位,聽感也很鮮活、有正面提升。今年年初聽說一向很貴的EA出了很便宜的Vogue系列升級線,我就被撩起了搞來細品的念頭。
走進Effect Audio
EA由Zou Suyang于11年前在新加坡創(chuàng)辦。他當年玩TF10把線玩壞了,而那時新加坡的UE原線又貴又難買。所以這位世界頂級學府南洋理工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專業(yè)的學子,就用自己專業(yè)知識和動手能力,找來幾種線基DIY了自用的升級線。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幾條DIY作品的聲音比原線更好,就對非原廠線也能帶來聽感提升這事,動了"凡心"。后面測試、制作了更多的升級線向身邊燒友展示。身邊燒友喜歡這些線,還鼓勵他放到eBay上做全球售賣。后面引來了敲門的經(jīng)銷商,EA的故事就開始了序章。

EA除了有Suyang的頂級名校的科班背景和多年的升級線研制經(jīng)驗,它還和日本歐亞德聯(lián)合制作了獨家的PSquared鍍鈀加白金高級插頭,也以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掌握了向國際線基大廠定制特殊線基的能力(EA也做不了冶金)。而EA線材結(jié)構(gòu)的開發(fā),一直由科班出身的Suyang負責,只不過所有EA線在面市前,還必須經(jīng)過"EA核心團隊、外界可信的試聽者、展會的現(xiàn)場玩家等"3輪審聽和打磨。所以,EA線的名聲,是有著一定根基的。
透視耳塞升級線
音頻線材分為:電源線、信號線、揚聲器線。耳機線和音箱線是"兄弟",本質(zhì)都是揚聲器線,都用在功放模塊之后、揚聲器之前,但耳機線的承載功率比音箱線小很多。業(yè)界HiFi耳塞的成本,一般主要花在塞子本身,所以標配的原線,大多屬于夠用/不錯的水準。而耳塞升級線,簡單講就是成本比原線高,聲音表現(xiàn)比原線更強的耳塞線。
任何耳塞線,核心構(gòu)件都是導體和絕緣體。導體一般是銅、銀或合金等金屬材料,還有用碳纖的。業(yè)界和燒界都會高度關(guān)注"導體的種類、純度"。而耳塞線的絕緣體一般是PVC、TPU、特氟龍等高分子材料,它受到的關(guān)注比導體少很多。但其實它是導體性能發(fā)揮的電絕緣后盾和抗氧化功臣。當然耳塞升級線還有連接器、抗拉扯填充物、分線器和外皮等輔助組件。然而,不管是AQ、天仙配還是EA,線材的奧義都主要在導線的微結(jié)構(gòu)上。


透視Vogue系列升級線

這次我收到的是EA最便宜的Vogue系列的3條2.5-MMCX升級線。有多便宜?最貴的Grandioso也才¥1500多、中價位的Virtuoso僅¥1100多、最便宜的Maestro則只需¥700多。這3條線的外觀簡潔、洗練,都由4條26 AWG的導線4絞而成,透明的EA超柔外皮直接讓我們看到導體的外層。而鋁合金外殼的連接器和分線器,比我見過的EA線都嬌小很多,雖然便于外出使用;但缺點是容易留下劃痕(用家自己加1層透明熱縮管即可破解,還更防滑)。連接器注塑的毛邊也可見,需要改進。


對于一個價格常常5位數(shù)的品牌來說,最高1500是挺低的了。那這三根線除了連接器易有劃痕和注塑毛邊,其他妥協(xié)了多少呢?先看絕緣體,是EA家祖?zhèn)鞯某嵬馄?,手感順滑且聽診器效應很低,不見妥協(xié)。再看導體,三款材料是不同的,但純度都在99.996%以上,也是很棒的導體。最便宜的用UP-OCC單晶銅,眼看是銅色;中價款用的是鍍銀的單晶銅,目視是銀色;最貴的采用一半單晶銅線芯加一半單晶銀線芯,看著是銅銀雙色交錯。



通過這3張示意圖,應該大家都看到Vogue系列的導線微結(jié)構(gòu)了:中間一條梭織的凱夫拉(防彈布)抗拉纖維,保障耐用性。最外層絕緣體都是EA超柔外皮。這兩者間,由里到外是3層由細到粗到更粗的導體,以同軸同方向立茲式絞繞而成。這是EA的"黃金比例三重絞合"技術(shù),也沒有妥協(xié)。這技術(shù)的好處是:比用單股實心線芯,能強化弱音細節(jié),并讓高、中、低頻的信號更均衡傳遞,而且導體的總表面積、線身的柔順性也都增強了很多。這是玄學/心理學嗎?不。AQ家的正經(jīng)音箱線,也一直有類似的設計。

評測系統(tǒng)及準備
收到3線后,我找來3個2.5口前端和耳塞,連續(xù)24小時煲它們,煲足7天。煲完再小音量播放3遍XLO消磁音軌,處理整個音頻信號鏈路。試聽前端選Kann Cube;主力耳塞是業(yè)界首款純鈹振膜的動圈塞"玥";輔以森海塞爾IE500Pro做參考(加了澤鋒鍍金的MMCX轉(zhuǎn)IE500Pro轉(zhuǎn)接頭)。

PK的美好時光
PK時我先聽了發(fā)燒以來第2首讓我聽哭的歌,又在另一首DSD128測試曲中,聽到這3條線帶來3種不同的身體共鳴,非常之神奇、好玩。過程待會分解,結(jié)論我先呈上: EA這3條最便宜的升級線,我感覺還是有effect的。只不過,銅線會第1個被我Pass。它和另兩款相比,沒有打動我的點。余下兩款則不是挑貴的就行,還是要針對系統(tǒng)不足來選:若原系統(tǒng)中塞子聽來偏慢、偏暗、信息量和聲場稍弱,那么銅鍍銀是首選。而若原系統(tǒng)中的塞子聽來覺得潤度、空間感、信息量都不夠強,想要綜合小補,則應該首選銅+銀。若問我個人最喜歡那款?無疑是銅鍍銀。它風格符合我最大信息量愛好者的要求,相比同價位良莠不齊的國產(chǎn)產(chǎn)品聲音素質(zhì)更具保證,價格適中又還有EA的品牌與設計加成,兼具了面子和里子。

先聽曾在威信音箱上讓我落淚的《天之大》,我用母帶直刻CD抓軌了這首歌的WAV。

1 銅線:聲場寬度不錯,但樂器分離度一般。高頻細節(jié)一般,20秒后那兩遍由左到右的風鈴聲,沒聽到充足的細節(jié)。低中頻厚,但低頻力度不突出。人聲倒是很好體現(xiàn)了銅線的厚實與飽滿。
2 銅鍍銀:聲場比銅線更深,一開聲樂器的殘響就給人更大的空間感,樂器分離度也更好。高頻細節(jié)突出,聲音透亮,20秒后那兩遍由左到右的風鈴,細節(jié)呈現(xiàn)比銅線豐富不少;低頻能量也比銅線凸顯,大提琴力道更好、更干凈。毛阿敏的聲音,顯得比銅線更年輕;齒音稍微明顯了,但不至于發(fā)尖。
3 銅+銀:感覺聲場沒銅鍍銀那么深,但樂器分離度和銅鍍銀同級。高頻沒那么突出,而中頻的密度、潤度更好了些。20秒后那兩遍風鈴,細節(jié)足且更圓潤、飽滿;小提琴的泛音也更潤了點。人聲有更飽滿的喉腔共鳴。
玥的原線約是EA銅+銀的2倍價錢,又是針對玥來設計的,所以,它和這3根EA線沒有PK的必要。IE500Pro上面,3.5單端原線對比EA 2.5平衡銅線,聲場寬度、高度被壓縮,20秒后的兩遍風鈴聲的細節(jié)也差些。但原線的人聲更凸顯一點,只是人聲變化稍減少了點。換言之加了轉(zhuǎn)接頭的EA入門平衡銅線,在Kann Cube調(diào)小7格音量的情況下,仍然展示了"升級線"應該有的聲音表現(xiàn)提升??紤]到平衡打單端,始終不夠公平,另外兩條EA線就沒再比。

再聽2xHD出品的《發(fā)燒友揚聲器設置》中第43首《Djembe - Extreme bass》(DSD128),曲中主奏樂器是非洲堅貝鼓,它的低頻真的錄得非常極端。更神奇的是,這3條線聽這首的前15秒,我生理上感受到了3種不同的體腔共鳴。
1 銅線:鼓的尾音給我聲場不大的印象,樂器的結(jié)像也不浮凸;我被這極端低頻的鼓聲所激發(fā)的頭腔共鳴不明顯,而胸腔共鳴則很明確。
2 銅鍍銀:聲場比銅線明顯大一圈多,鼓和沙錘的結(jié)像也更扎實一點;我被鼓聲所激發(fā)的共鳴位置和銅線幾乎相反:頭腔共鳴很明顯,胸腔共鳴則很弱。
3 銅+銀:聲場大小在兩者之間,樂器結(jié)像還不錯。我被鼓聲所激發(fā)的共鳴位置變成:頭腔和胸腔共鳴都明顯,但沒有明顯偏向其中一種共鳴。
我覺得這3線3共鳴太不可思議了,就又輕壓耳塞來排除佩戴變量,重復了兩次,結(jié)果都一樣。哪種最優(yōu)呢?按聽耳塞時聲波通達我們身體部位的順序來說,我覺得頭腔共鳴是必須可感的,而能同時激發(fā)胸腔共鳴,聽者感受最大化才是最好的。
選升級線的路徑
很多燒友在玩升級線,還很多燒友在去玩升級線的路上;而市場上有非常多的升級線的可選,從數(shù)百萬到數(shù)萬元的,都等著到我們碗里來。那面對林林總總的選擇,選好升級線的路徑在哪里?其實就在發(fā)燒友的耳朵里。他得會聽,能聽出自己系統(tǒng)的不足;能多聽銀彈射程內(nèi)的多種升級線;也能用統(tǒng)一且高分辨力的曲目片段和硬件、統(tǒng)一的音量,并在同一場地做快速換線試聽,來準確地聽出各款線的性味上差別。畢竟線材加上器材、文件,影響最終主觀聽感的變量非常多,我們肯定無法做多要素定量研究,能聽個比較準確的定性就很好了。主觀音質(zhì)評價是對外不能靠語文,對自己不可靠腦放的;所以,定性聽準后,按需求做互補或疊加為好。
最后,預祝燒友兄弟姐妹們,都能享用到靠譜的、讓自己比較盡興的升級線。

作者簡介
劉想云
23年+音響發(fā)燒友;
《視聽前線》雜志主筆;
《家庭影院技術(shù)》雜志作者;
美國THX認證家庭影院工程師。
個人郵箱:cloudsliu@163.com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