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死亡
這是一個很嚇人的題目。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每到金融危機的時候都有人排隊跳樓,每次排隊跳樓的時候都會開始思考好的死法。
為了想出一個好的死法,想自殺的人可謂是殫精竭慮。
藥品公司可能被告上過法庭,理由是使用該產(chǎn)品的人沒有自殺成功。(公司名稱我不便透露,但我沒開玩笑,這是真的,自殺的人很嚴肅,而且很憤怒。)
The Wall Street,墻街,搶劫,都不對,是華爾街,華爾街上的樓房那么高,也為自殺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它看上去比前一種方式要好一點,也屬于排隊跳樓的行列,但是考慮到砸死樓下人自己沒死成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它可能也不是一個最好的方法。
要知道,自殺是一個一次性的,決絕的過程,萬一要是死前的最后一瞬反悔了,也沒救了。
就像安娜卡捷琳娜里寫的那樣,在撞上火車的一瞬間,想起了自己年少時最快樂的過往。
這幾乎是一定會發(fā)生的,因為死前的人體為了緩解極大的痛苦會自覺地開始回想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刻。
所以自殺的最后一刻一定是后悔的。但是構(gòu)建自殺的過程是理智的,在我們理智的判斷下,也大概可以推斷出后面可能也不會有什么讓我們開心的事情了,所以死了其實也無所謂了。
說的都對。
所以有沒有什么合適的方法,既可以讓人有一瞬間的時間反悔,又可以讓人就那么死去。
我想我可以現(xiàn)在就盤算這種方法。這樣有一天面對選擇的時候不要太丑陋。也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不丑陋,直到死去的那一刻。
如果有那一天的話,我想我可能去跳傘,欠到信用卡全部透支也要去,也要上最專業(yè)的跳傘訓練課。
我們的生活中只有面對過生,沒有面對過死,必須要延長自己直面死的時間,才能真正的思考死。在逃避生之前,也要給死亡一個展示機會,不然對于死亡也太不公平了。
我會在高空上極目遠眺這個世界最后一天,把所有的丑惡和美麗盡收眼底,看看這個心臟怦怦直跳的家伙是不是真的那么惹人討厭。如果實在決定不了的話就按下按鈕,再多點時間,再想想看。
拋棄世界之前,也得給世界一個展示的機會,不然對世界也太不公平了。
如果真的不準備按下去也無妨,至少知道摔在什么地方,不會把別人砸死了,就算沒砸到人,砸到了花花草草也不太好。也許我們應(yīng)該去沙漠之上?
真摔下去了,直接摔成碎末……痛的時間……?
就在去年,我們的編劇老師告訴我們了一個秘密。這是老年人特別會打探的秘密。因為他相信自己時日無多了。便會去探尋死亡的秘密。他教影視歷史的,自然也是寫過一些故事的。在他所口述的這個故事中,死亡在活著的人眼里是一瞬間的事,在死去的人眼里卻是被延長的生與死的事。所謂的死亡,只是肉體無法蘇醒罷了,身體的其它所有卻依舊在活著。它依舊感覺得到疼痛。老人家特別覺得這是一個特別疼痛的過程。恨不得找來佛教徒,道教徒,為自己念上七七四十九天的經(jīng)。他相信他的眼睛雖然無法睜開,卻能感受到光的流動,他的耳朵還能聽到人說話的聲音,他會聽到對他的夸耀和對他的謾罵,他會聽到悲戚的哭聲和幸災(zāi)樂禍的笑聲。他的意識會被困在軀體之中,在昏昏沉沉之中蘇醒,卻發(fā)現(xiàn)自己無法驅(qū)動自己的身體。他的焦灼會被朗誦的佛經(jīng)或道經(jīng)所化解,在昏昏沉沉之中再次入睡,又在昏昏沉沉之中再次蘇醒。他將每次都比上一次更昏沉一些,也比上一次活的更少一些,死的更多一些。
死亡與蘇醒將一直重復(fù),直到他徹底死亡的那一刻。
我倒也不覺得老師是位佛教徒或者道教徒,他說這一切的原因,也許是因為佛經(jīng)對于聽不懂的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在活著的時候就讓人昏沉,更不用說在死的時候,只是死的時候的痛苦,又是活的時候所不能想象的。不知道死了的老師能不能聽得出錄播的聲音和人音,或許一直不重復(fù)的錄播音和一直重復(fù)的人音有同樣的效果?因為錄播的聲音只有一直不重復(fù)才能讓人察覺不出是電子錄播的,而人音一直重復(fù)也達不到整齊劃一的效果。也許這是等同的?送葬的學生們可以省下一筆錢?或許哪位有錢的大導(dǎo)演學生給僧侶道士賺外快的機會才是正理,這年頭大家都不容易。
基于這位老師所講的故事,哪怕是從高樓摔下來,意識也還是被困在身體里的。那種讓人死亡的疼痛會一直折磨著人的意識,意識想消散,卻因為被困在身體中而無法消散,無法躲藏,只能一直承受著疼痛。
我是2019年寫的編劇老師之前的段落,當時我被Rae?Chandran看出狀態(tài)不妙。盡管我無病無痛,卻奇異的對這個世界沒有那么依依不舍。Rae告訴我,自殺不會讓人離開這個世界,我會在這個世間徘徊90年,看著所有的事情發(fā)生卻無力改變,當一切重新開始時,我依舊要做同樣的事情。
Rae很厲害,他得出來,我對自己的厭惡來自于無力感。在這句話之前,我以為自己的愿望是消失,卻沒想到,消失的根本在于存在。因為突兀的存在了,與周圍格格不入, 而無法判斷自己是對的,無法論證自己的價值,才渴望消失。我羨慕別人互動的快樂,自己卻永遠無法加入其中,我不知道這樣的羨慕要持續(xù)到何時,已經(jīng)不想再等待。
這樣的我最無法接受的自然就是更長久的等待,更多的無力感。對于我來說,這比上刀山下油鍋還要具有說服力。所以,Rae的話語自然是最有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