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大隱之道與今日社會(2022-9-27,降噪、原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老子論道,第一個觀念是無為
那么我們如何區(qū)分什么是人為,什么是無為
我們無為去做事,就暗合天道在其中,人為的手段,人為的經驗都要去掉
有與無
有的意義在無(就像一窗子,旁邊都是有,是為造成中間的無)
任何判斷一件事情是人為的還非人為的?
就是這件是是不是能達道一個無的境界,不能造成無的一定人為之事,能造成無的一定人為之事,就像做筆記做到后面不用再做了一樣,王老師的話最后也要無掉。
道家的基本里立場:避害、
道家教我們保全生命,避免人世間的害。不要有人為的目標,唯一的目標就是保全生命(能避的了嗎)
如何避害
就是要”無“就要”隱“不參與人為之事(隱是一種精神境界)小隱于林,中隱于市,大隱于朝,做人事件該做的事,而事隱士的精神,
”隱秀“不是把自己遮蓋起來,而做事“秀”將“隱”呈現起來“讓無呈現”
如何不參與人為的事
佛家的思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破二相,二相(趨利避害、趨樂避苦)破除趨弊之心,不住相
不趨避?問題又來人世間總要趨弊
但道家所講的:福兮禍所依 禍兮福所伏,福禍總是相互轉化,相互依存。
所以“無為”,不參與
王老師還是希望我們積極入世,不想道家那樣將自己“隱”起來,“秀”就是將“隱”呈現,達到某種妙用的意義,像道家所講的避害,避人世間的害,但真的避的了嗎,再怎么是真的避不了,君子無罪,懷璧其罪,有時候它就這么來了,就像英國用大炮轟開中國古老的大門,就像魯迅先生寫的明天,單四嫂,他為救他的孩子,花光了積蓄,人才兩空,在那個吃人的社會里,如何保全,如果把道家思想放進怎么辦,沒辦法,最多學學佛家看開一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