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3】圣痕小劇場 | 開演之時以至,此刻應(yīng)有雷鳴般的喝彩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 崩壞3情報姬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
文 |?凜寒 ?排版 | 智齒
在崩壞3的世界里
那些在悠久的歷史長河里
與崩壞抗爭的英魂們
將自己的力量傳承下來
而接受了傳承的證明
就是銘刻在少女的背上的血紅色印記
這個印記就被稱之為圣痕

相信許多關(guān)注著動漫的艦長應(yīng)該都知道,近些年來,一些“上了年紀”的動漫作品紛紛推出了續(xù)集或是重置版,且不論是為了賣情懷或是炒冷飯,單單是這些經(jīng)典的動漫能夠再次出現(xiàn)在觀眾們的熒屏面前就足以讓粉絲們嘖嘖稱奇。業(yè)界內(nèi)紛紛將這些現(xiàn)象稱為:動漫屆的“文藝復(fù)興”。
而今天圣痕小劇場的主角正是歷史上文藝復(fù)興時期最偉大的的作家之一,英國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

目錄
1 不羈的紅發(fā)
2 潸然的悲劇
3 超限界復(fù)興
4 不朽的莎翁

part 1 不羈的紅發(fā)
他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杰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劇作家之一。他被譽為英國的民族詩人和“艾芬河的吟游詩人”。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由他的作品改編而成的戲劇、歌劇、影視作品被譯為難以勝數(shù)的語言在世界各地不斷地表演著,且表演次數(shù)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他,便是傳奇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

雖說莎士比亞在歷史上并沒有留下許多可供參考的畫像,但在崩壞3中,莎翁的形象還是比較貼切歷史上以及大眾心目中的莎翁的。尤其是這一頭狂放不羈的紅發(fā),一如黎明中的烈火,仿佛想要燃盡中世紀末所有的污泥濁水;又如莎翁自己筆下的文字,即將席卷整片歐洲大陸文藝復(fù)興的浪潮。
同樣是莎翁,崩壞3對莎翁形象的塑造,與日本的現(xiàn)象級IP——FATE系列中對莎士比亞的形象的塑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同樣是赤發(fā)紅瞳,眼神中也流露出同樣的不羈與狂傲。

而歷史上的莎翁,也確確實實有著一頭火紅色的頭發(fā)。
全世界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天生擁有紅色頭發(fā),這種紅色頭發(fā)源于數(shù)千年前北歐人的基因突變。他們大部分都集中在英國、愛爾蘭和澳大利亞,而天生紅發(fā)者比例最多的地區(qū)是蘇格蘭,達到13%。曾有基因?qū)W家也聲稱,100年之后可能就不再有紅發(fā)人種了。
英國另一位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作家的筆下也曾寫過一篇有關(guān)紅發(fā)人群的故事,那便是阿瑟·柯南·道爾筆下的《紅發(fā)會》。
說道柯南道爾爵士,那大家自然不會忘記那位膾炙人口的英國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其實柯南道爾爵士和福爾摩斯都是莎士比亞的死忠粉。福爾摩斯在書中不止一次對華生引用過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臺詞。而《紅發(fā)會》這篇短篇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人物都和莎士比亞一樣,都是天生的紅發(fā)人種。
試問,這樣狂放不羈,毫不掩飾地張揚自己個性的紅發(fā),誰不想擁有呢?

part 2?潸然的悲劇
莎士比亞的立繪中,她手上的道具從來沒有更換過。

手上握著的是比較具有現(xiàn)代感的平板電腦,來記錄下大作家日常生活中浮現(xiàn)的靈感。而作為背景的是四本厚厚的書。
從腰封上的“BACBETH”和“HAMLET”可以推測出,這四本就是著名的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
而不同位置的圣痕,則對應(yīng)了莎士比亞不同創(chuàng)作時期的寫作風格。

上位的莎士比亞放肆地笑著,手邊的書也肆意張牙舞爪,對應(yīng)著1590~1600年,此時伊麗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權(quán)尚屬鞏固,王室跟工商業(yè)者及新貴族的暫時聯(lián)盟尚在發(fā)展。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英國國勢大振。這使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xiàn)出明朗、樂觀的風格。
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莎翁的文字仿佛迅猛的閃電一般,橫空出世,擊中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靈。上位的雷電加成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

中位對應(yīng)著1601~1607年的英國,此時的英國王權(quán)和資產(chǎn)階級及新貴族的聯(lián)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深化,政治經(jīng)濟形勢日益惡化。新皇帝繼位后更加的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此時莎翁的文字仿若無法撲滅的燎原烈火,無情地揭露批判當下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
莎翁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yōu)殛幱舯瘧?,著名的四大悲劇便?chuàng)作于這個時期。中位的火焰加成似乎也象征著燃盡一切不平與黑暗。

下位對應(yīng)著1608~1612年的英國,詹姆斯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xiāng)寫浪漫主義傳奇劇。
其創(chuàng)作風格也隨之表現(xiàn)為浪漫空幻。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chuàng)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字里行間的凄凄寒意不禁蔓延至每個讀者的毛孔,仿佛讓每個人置身于英吉利糜爛的十七世紀。下位的冰霜加成就像立繪中不悲不喜的莎士比亞,睿智、冷靜而空明。

part 3 超限界復(fù)興
“破壞即復(fù)興!”
這是莎士比亞在崩壞三圣痕故事中說出的話,用來形容歷史上的莎士比亞也非常的貼切。
莎士比亞的戲劇不受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形式所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nèi)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復(fù)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 、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詩意和哲理著稱。打破了人們對于常規(guī)戲劇的條條框框,也為后世的人們點亮了文學、哲學、思想上的一盞不滅的明燈。

17世紀,同時代人執(zhí)劇壇牛耳的本·瓊生稱譽莎士比亞是“時代的靈魂”,說他“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千秋萬代”。17、18世紀的英國古典主義者德萊登認為“莎士比亞有一顆通天之心,能夠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p>
19世紀,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興起后,莎士比亞風靡歐洲。雨果、司湯達等人在和古典主義斗爭中,都是高舉莎士比亞這面旗幟,鼓吹莎士比亞精神。雨果說:“莎士比亞這種天才的降臨,使得藝術(shù)、科學、哲學或者整個社會煥然一新。他的光輝照耀著全人類,從時代的這一個盡頭到那一個盡頭。”
德國的狂飆運動也是高唱著莎士比亞的贊歌,舉著他的旗幟前進的。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一生都屬于他了。讀完第一部,我就像一個生下來的盲人,一只奇異的手在瞬間使我的雙眼看到了光明……感謝賜我智慧的神靈?!?/p>
巴爾扎克、迪更斯萊、普希金、屠格涅夫等都以莎士比亞作品為榜樣。普希金認為莎士比亞具有一種與人民接近的偉大品質(zhì)。杜波羅留波夫把莎士比亞看作是“黑暗王國的一線光明”,說他“指出了人類發(fā)展的幾個新階段”,是“人類認識的最高階段的最充分的代表”,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道德的最充分的理想?!?/p>
part 4 不朽的莎翁
莎士比亞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文藝復(fù)興時期,即使是在他逝世400多年后的今日,我們的身邊也無時無刻不上演著莎士比亞的一出又一出好戲。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quán)日,因為這天不僅僅是莎士比亞的去世的日子,也是一代文豪莎士比亞降生于世的日子。選擇這一天,也是為了向全世界的書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勵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去發(fā)現(xiàn)閱讀的快樂,并再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的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無以替代的貢獻的人表示尊敬。
某版本的莎翁戲劇集中的序言,有一段這樣的話:
“他通過具有強大藝術(shù)力量的形象,從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時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的復(fù)雜的關(guān)系中,從他們的行動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們的性格。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shù)技巧,其意義早已超出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范圍?!?/p>
細細回想莎翁筆下的每一個人物,仿佛都有著一個通病,亦或者說是致命的弱點。那即是——他們并不完美。他們都過度的富有了感情,在錯誤的道路中找尋著自己的目標,想要完成對自身的救贖,有的想走回正途;而有些則選擇將錯就錯,一條路走到黑,再加上一些戲劇化的巧合,最終走向了苦澀的結(jié)局,導(dǎo)致了某些人的死亡,或是自己的死亡。
無論是一味追尋復(fù)仇的哈姆雷特,被權(quán)力蒙蔽了雙眼的李爾王,或是為愛殉情的苦命鴛鴦羅密歐與朱麗葉,他們都并不是完美的,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些缺點,莎翁筆下的這些人物才更加的鮮活立體,也正是因為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莎士比亞的戲劇才更加歷久彌新,經(jīng)久不衰。
就讓我們靜靜欣賞莎翁的唯美戲劇,大幕將啟之時,為一代不朽文豪莎翁獻上雷鳴般的喝彩!
----??End??----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guān)注?崩壞3情報姬?獲得更多一手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