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出門吃飯
2017-10-02 23:24 作者:MtChen12138 | 我要投稿

今天閱讀了《十八歲出門吃飯》這篇文章,當然,剛看完老葉就來說成績了,被訓(xùn),情緒會有點小波動,但依然先分享下感想。

“我”十八歲在一家人的反對聲中離家出走,以【吃】為主線講述了接下來十幾年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又一件事情。其中印象比較深刻是第二件事——“我”準備動身去廣西玉林投靠同學(xué)。這其中“我”變嘗了涼粉、素豆腐、荷葉包飯、狗肉米粉、長方形排骨粽、燙青菜、冬瓜湯。




雖然全篇“我”都沒有描述這些食物長什么樣,是如何品味它們的,但是卻依然能讓讀者聞到書香中夾雜著的肉香味,使人浮想聯(lián)翩,直流口水。
其重點與方法就在于每樣美食背后蘊含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個背景,每一個情感。正如臺灣版的《孤獨美食家》,雖然沒有日版叔的精品細嘗,但每個背后的平淡故事都讓人難以忘懷。而與文章的不同之處只是一貧一富,一老一幼罷了。


剛剛說的那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主要是講了同學(xué)之間的物是人非。本是打包票進廠上班,成了同學(xué)做傳銷的下線;本是互相信任的老同學(xué),成了“陌生得像是路邊拉客的黑司機,冷漠,狡黠,算計?!?br/>
終于在“我”的百般不愿下,同學(xué)放了作者離開,可“前提是把這幾個月的房租、水電、生活費AA制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禁反思,以后的我也會是這樣的嗎?還能不忘初心堅持走下去嗎?物是了人就非嗎?我不知道,還在尋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