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蓮居琴訣,如何行歌。
夏蓮居琴訣,甘肅程老師提供。
(一)五音六律七條弦,一十三徽合天然。音色散泛按,變化百千端。
(二)初學調(diào)息運指,漸漸氣靜指堅。
? ? ? 少上慢彈,多聽勤練,不急不怠要精專。
(三)一聲聲清麗而靜,一句句和潤而遠。
? ? ? 果能到心手雙暢,自然得卻病延年。
(四)古人云無故不撤,的確有至理存焉。
正宗儒學 洪南風:
? ? ? ? 世界各地都一樣,那些學霸級的人,他的讀書筆記根本就是一個精美的出版品,干凈、整齊、有順序又附圖文,也就代表了學習時的慎重,有邏輯,仔細又能立即明了的。那第一階段就是有一個巨人的肩膀。第二階段就要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東西。當然,社會上有一些普遍或共同的原則,那你自己要有所專精,那從人的個性上,所衍生出來的,大概都會成為習慣。
舉凡人倫道德,社會模型,或六經(jīng)六藝,都有精要的論述。這就是經(jīng)典蘊含常道的表現(xiàn)!
那知識,這種東西?是怎么快,怎么來的。不要在那個東西上面,耽擱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可能。西方人會講一個存在主義。如果世界少了你,一樣會運轉(zhuǎn)的,但是如果你找不到你自己,這個世界就和你不相關。
來看看夏蓮居士琴訣。從文句上去看就可以看出他的節(jié)奏。簡單一點例子,當中的疊字就是有聲韻美的安排了。
再來,五音、六律、七條弦三個,是名詞,如果七條弦和七弦,在琴理上,是沒有差異的?那么講五音六律七條弦,就是一種二二三的節(jié)奏,而且是作者的有意為之。
又一十三徽,雖然十三徽所指的是一個琴面關鍵,然而這樣的行文安排,也就表明了,其中必是二二的節(jié)奏。
初學時候,就也必是緩慢的調(diào)性。漸漸又見疊字,則必有快意的安排。
第四句,稍上慢彈,有輕音。心手雙暢,有和諧。
心思與行為的連貫,從體姿勢可以找到痕跡。行為經(jīng)驗會沉淀為思想態(tài)度。所以特定行為,也就指向特定思想,表現(xiàn)姿態(tài),也就連結(jié)情緒。不只知行合一做得成,行知相連也很容易。詩歌是和諧樂音,舞蹈是和諧身心,彼此共同感應。這個很明白的事情!
所以后段,君子無故不撤琴,禮樂隨身。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要求。
蓮居琴訣,南風行歌。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2514768?type=3
? ? 那個人的做法是這樣,用我自己的感觸,讓你能夠去深入的地方,一定是在于你自己身上的某個點契合的。去模仿別人的路子,是不利于確實的落點。模仿?好像是在提速上有加強?但是,那是不在功力上,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