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白癜風好治,有的卻難治?這4點你要了解!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眼睜睜看著別人的白斑好了,而自己的白斑卻變化不大。到底為什么呢?
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
一、發(fā)病部位
治療難度:頭面部<軀干<其他部位<手腳部位

1、頭面部血液循環(huán)快,皮膚較為平整,屬于治療較容易的部位;
2、四肢軀干部位屬于治療難度居中的部位;
3、其他部位如眉毛、腋窩、生殖器、嘴唇等屬于難度比較大的部位;
4、手腳部位血液循環(huán)慢,皮膚不平整,易遭受外傷、化學物質等刺激,加之長期暴露于紫外線中,屬于治療難度大的部位。
二、黑色素脫失狀況
黑色素脫失情況越嚴重,治療的難度也就越高。

淺白色:輕度早期色素脫失,皮損部位還殘余大量黑色素。
乳白色:中度中期色素脫失,皮損部位還殘余部分色素。
云白色:重度色素脫失,皮損部位殘余少量色素。
瓷白色:完全色素脫失,皮損部位色素完全脫失。
三、藥物個體差異
不同年齡、性別和生活環(huán)境的人,對同一劑量、同一種藥也可有不同反應。

1、高敏性。有些人對某些藥物的作用比一般人敏感,使用少量就能產生明顯效果。
2、耐受性。有些人對某些藥物的敏感性較低,使用一般常用量時效果不明顯,甚至無效,只有用非常大的量,才出現(xiàn)效果。
四、對光的敏感度

不同患者皮膚對光的敏感程度不同,自身皮膚的恢復情況也就不同。
1、不同部位皮膚敏感性不同,其基本規(guī)律是:軀干>上肢>下肢;屈側>伸側;四肢近端>遠端。
2、年齡與敏感性的關系:2歲以內的幼兒和處于青春期的青年對紫外線的敏感性較高。
3、婦女在經期、經前期或妊娠期對紫外線的敏感性和升高,經后期則敏感性降低。
4、機體生理狀況的改變,對紫外線的敏感性升高。如體質衰弱,在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后處于高度疲倦狀態(tài)時敏感性降低。

溫馨提示:白癜風一般經過正規(guī)治療1-2個療程,都是可以見到效果的,如果治療遲遲不見效就要考慮是不是治療不對癥、方案選擇不適合等,可在醫(yī)生的建議下調整藥物的使用或更換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