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不但是一個節(jié)氣,他更是紀念先祖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小的時候,每年這個時候,爺爺總會聯(lián)合同族的幾位年長者,一起去挨家挨戶地收取一點費用,為的是祭奠更遠的先祖。五代之類的先祖有后人祭祖。超過五代的那些先祖,因為有共同的后代,只好每家每戶出一點錢來祭祀了。
那個時代沒有現(xiàn)在印刷的很多祭祀先祖的祭品,冥幣。都是采用古老的冥幣版,一般是用榆樹木頭雕刻上冥幣的金額和圖案。然后每次用紅色或黑色的墨子,刷到冥幣版上,一張一張地印出來很多紙票。
家里的女主人需要忙前忙后地準備祭祀的食品。小孩子一般是不允許去墓地祭祀先祖的。
記憶中我們沒有一次去過墓地祭祀先祖。
后來爺爺也變成了相片,我們也會偶爾隨著爸爸去墓地祭祀爺爺了。不過機會不多,隨著我們一天天的長大,需要外出讀書,很少有時間去墓地祭祀了。至今還記得爺爺下葬那天,我被伯伯帶著去拜見了太奶奶的墓地。不知道太爺爺?shù)哪沟卦诤翁帲?/p>
也是那個時候我才理解了,為什么爺爺他們每年清明節(jié)要準備很多祭品,那些遠一點的祖先,只是血緣遠了,可是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后來者。
隨著年紀的長大,我也明白了慎終追遠。我們追念列祖列宗,就是知道我們從那里來。我們是那些變成照片的先祖身上留下的血脈,我們的身上還留著他們的一些基因,一些記憶。也明白了為什么有時會,村里多年不見的我的老人。每次回去我都已經(jīng)不認識他們是誰了,他們竟然會一眼看出我是誰家的孩子。是我身上無論是外貌,還是走路的姿勢都帶著家族的記憶。世代居住在一個村子里。他們自然就會很快認出了。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小說叫做《根》,現(xiàn)在想想,我們每年祭祀先祖,不就是尋根嗎?沒有根哪來的小樹苗,哪來的后來者?

有一次為了聽一個老師的課,去了歷代帝王廟,在那里供奉著歷代皇帝的牌位。他們是中華民族一個又一個記憶,他們當中有浴血奮戰(zhàn)換來的天下太平,也有逆流而上扭轉(zhuǎn)乾坤,匡正天下,讓黎民百姓有一個安定的家。也有為了一己私利,禍國殃民的君王??墒菤v史不會倒流,他們就是我們的祖先,無論好壞都是,是他們延續(xù)了一代又一代的血脈。
蘇軾在清明前的寒食節(jié),寫了一篇小文。記錄他來到黃州三年的人生感悟。初讀是我覺得沒有什么。直到后來,奶奶也變成了照片。我才明白,人生無常,終其一生,無論開心與否都要活下去。母親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生下一個小肉球,然后開始了十多年的操心勞累,一天天地看著肉球長大,讀書,工作,結(jié)婚生子。
我終于明白了人生的輪回。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p>
人生的路上有很多的無奈,只要看開一切,不要在小事上糾結(jié)一生。而蹉跎歲月,也不要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而悲切的就忘記了曾經(jīng)的小軒窗,小嬌出嫁了,少年英雄,英姿風發(fā),堪笑大江東去浪淘金,古今風流人物今猶在。人生的每一次輪回都要認真地過好,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垂頭喪氣。
奶奶的無疾而終,讓我覺得生命真的不需要有多大的欲望,只要平安,心善,一生不曾有害人之心。老天自然不會太過于懲罰一個無罪之人。讓她平庸的,守護著她眼中的那一塊土地,平靜地走完一生。
但愿在天上的列祖列宗,時刻保佑后世子孫平安,安康,幸福。后世子孫也不忘記他們,每年送上的祭品,讓他們在天上也過得幸福美好。
清明不僅是一個假期,它更是一個緬懷祖先的時光,更是踏青出游的好時光。
不負時光,不負祖先,不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