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中醫(yī):常見脈象(弦緊、濡緩)

8.4.4常見脈象-弦緊濡緩
同學們好,下面我們學習按脈的緊張度分類的4種脈象,
脈緊張度高的弦脈、緊脈和脈緊張度低的濡脈、緩脈。
(七)弦脈和濡脈
我們先來學習這一對脈象,弦脈和濡脈。
13弦脈
【脈象特征】
首先來學習,緊張度增高的脈象:弦脈。弦脈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脈象。
弦脈的脈象特征,是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弦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形端直而似長,脈勢較強,脈道較硬,切脈時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覺。所以古人形容為“從中直過”“挺然于指下”。
如何理解“挺然于指下”呢?
正常柔和的脈象,當脈象搏動的時候,手指下能感受到脈搏,當脈搏沒有跳的時候,正常是感受不到脈管的形狀的。
但是,弦脈,脈道較硬,失去了柔和的特征。當脈象搏動時,手指下能感受到脈搏,而當脈搏沒有跳的時候,手指下就能清晰的感受到脈管的形狀。這就叫“挺然于指下”。這就是弦脈的特征。
弦脈的弦硬程度隨病情輕重而不同,輕則如按琴弦,重則如按弓弦,甚至如按刀刃。無論是琴弦、弓弦、還是刀刃,都說明了脈管緊張度增高,脈管硬化。
【臨床意義】
弦脈在臨床意義上,主要見于肝膽病、疼痛、或痰飲等病變。
弦脈,又稱為肝脈。因為肝主筋,脈道的柔軟、弦硬的程度,與筋的遲緩和強勁之性相同。
中醫(yī)認為,肝體陰而用陽,所以肝陰易不足,肝氣,肝陽容易亢盛。就像樹木,水少(陰虛),而太陽大(陽亢),樹枝就會干枯,失去彈性。
因此,只要肝有病變,無論寒熱之邪、痰飲內(nèi)停、情志郁結、疼痛等等,都可以使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氣血斂束不伸,脈管失去柔和之性,彈性降低,緊張度增高,就會表現(xiàn)弦硬的特征。
并且隨著邪氣的性質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弦脈。
比如
感受寒邪,會表現(xiàn)為弦緊脈;
感受熱邪,會表現(xiàn)為弦數(shù)脈;
感受痰飲之邪,會表現(xiàn)出弦滑脈。
因此,弦脈在病變的意義上面,主要是與肝病有關。所以我們稱弦脈為肝脈。
【十脈九弦】
古人說,“十脈九弦”。說明弦脈在臨床上是最常見的一種脈象。
這是因為,不僅肝病,可以見到弦脈,在正常人中,也可以見到弦脈。
比如
弦脈,是春季平脈,這是因為初春陽氣主浮,而天氣還是比較寒冷,脈管稍帶斂束,所以脈像琴弦一樣的端直,挺然于指下。
另外健康人,中年以后,脈多偏弦;而老年人的脈象多弦硬,為精血衰減,脈道失其濡潤而彈性降低的征象。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脈象失去柔和之性而變弦,是屬于生理性退化表現(xiàn)。
因此,如果中老年人的脈象只是端直以長,如按琴弦的表現(xiàn),并沒有見到緊、滑、數(shù)、細、沉、緩、遲、澀等等其它的脈象特征,這種弦脈通常認為是趨向于健康者,這種弦脈的脈象病變意義不大。
14濡脈
下面我們來學習,與弦脈的緊張相反的另外一種脈象:濡脈。
【脈象特征】
濡脈,又稱為軟脈。
濡脈的脈象特征,是浮而細軟,應指少力,如絮浮水,輕按相得,重按不顯。
濡脈的脈象特點,是脈位偏浮,脈形偏細,脈勢偏軟。脈管搏動的部位,在淺層,輕取即得,重按就不見了。就像棉花浮在水面上,所以形容為“如絮浮水”。
【臨床意義】
濡脈,在臨床上多見于虛證,或濕困脾胃的病變。
濡脈主虛證,多見于陽氣虧虛、精血不足之人。脈管因為氣虛而不斂,無力推動血脈運行,形成了松弛軟弱之勢;精血虧虛,不能榮養(yǎng)脈管,脈管不充,則脈形細小而應指乏力。
另外,濕困脾胃,阻遏陽氣,脈氣不振,也可以見到“如絮浮水”的濡脈的特征。
所以濡脈,在臨床上,多見于各種虛證,尤其是與陽氣虧虛和精血不足有關。另外,濕困脾胃也可以見到濡脈。
(八)緊脈和緩脈
下面我們來學習,另外一對按照脈的緊張度分類的脈象:緊脈和緩脈
15緊脈
【脈象特征】
首先,我們來學習:緊脈。
緊脈的脈象特征,是脈形緊急,如牽繩轉索,或按之左右彈指。
緊脈的脈象特點是,脈勢緊張有力,堅搏彈指,脈管的緊張度和力度,都比弦脈要高。其指感比弦脈更加繃急有力,且有旋轉絞動或左右彈指的感覺。但是脈體較弦脈相對柔軟。
【緊脈和弦脈的比較】
緊脈和弦脈,都是脈象緊張度增高,緊脈如牽繩轉索,弦脈如按琴弦。
緊脈和弦脈,該如何鑒別呢?
李時珍在《瀕bin湖脈學》里有這么一句話:“緊言其力,弦言象”。
這句話,說明:
緊脈的力量非常強盛,彈指有力,如牽繩轉索。重點在力道強。
而弦脈,挺然于指下,從中直過。指下形象就像一條管子,端直以長,非常明顯。從中直過,表明脈搏力道并不很強。
緊脈,講的是脈體較小,但是脈力卻很大。
弦脈,講的是脈形明顯,而脈力并不一定很大。
緊脈重點講力量,弦脈重點講脈的形象。所以有“緊言其力,弦言象”之說。
【脈象意義】
緊脈的力道比較大,因此,緊脈的正氣是旺盛的,氣血充盛有力。
緊脈的脈形繃急,主要見于實寒證、疼痛,或飲食積滯。
這是因為寒為陰邪,主收引凝滯。因此寒邪侵襲機體,脈管收縮,緊束而拘急。由于正氣不衰,正邪劇烈相爭,氣血向外,沖擊有力。因此,脈來繃急而搏指,狀如牽繩,所以緊脈主實寒證。
如果寒邪侵襲,陽氣被困,而不得宣通,氣血凝滯而不通,不通則痛,所以寒邪引起的疼痛,也可以見到緊脈。
另外,宿食積于中焦,氣機失和,脈管受阻,也可以見到緊脈的特征。
緊脈主實寒證,緊脈的總特點是:形小勢盛,
寒邪凝滯,脈管收縮,所以形??;由于它里面的氣血非常旺盛,所以沖起來非常有勁,左右彈指,所以勢盛。
形小勢盛的緊脈,說明是寒邪包圍著氣血旺盛。這就是實寒證。
如果形小勢不強,就變成了細脈。
如果形大而勢強,就變成了洪脈。
以上是緊脈的脈象特征和脈象意義。
16緩脈
下面我們來學習,另外一個緊張度降低的脈象:緩脈
【脈象特征】
緩脈的脈象特征,是一息四至,來去緩怠無力。
【脈象意義】
怠緩無力的緩脈,通常見于脾虛,氣血不足,或濕邪困脾的病變。
這是因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則脈管不充,無力鼓動,因此見怠緩無力的緩脈。
另外,濕邪黏滯,易困脾陽,阻遏脈管,氣機被困,所以,也會見怠緩無力的緩脈。
緩脈見于脾虛,或濕邪困脾的病變,因此,緩脈可以稱為脾病的脈象。
這里需要注意強調一下,如果脈來和緩,一息四至,應指均勻,是為胃氣充盛的表現(xiàn),我們又稱為平緩或和緩,通常見于正常人。
以上四種脈象,是按照脈的緊張度分類的脈象。
其中
弦脈和緊脈,是緊張度增高的脈象:其中,弦脈為肝脈,緊脈是實寒證的主脈;
濡脈和緩脈,是緊張度降低的軟弱的脈象:這兩種脈象,都與虛證有關,與濕困脾胃有關,所以兩種脈,也都可以稱為是脾病的脈象。
本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各位同道,本人自學中醫(yī)并取得了行醫(yī)資格,其中走了很多彎路,這是暨南大學孫立老師講的課程,我認為這個課程非常優(yōu)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