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幾出麒派戲的學(xué)習(xí)心得】《打漁殺家》(楊柏年)
【秋思按】楊柏年老師,浙江鎮(zhèn)海人,1933年出生于上海,2014年8月去世,享年81歲。1954年畢業(yè)于華東政法學(xué)院后,到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1960年調(diào)市局消防處后任防火監(jiān)督員,高級工程師,多年從事消防文藝宣傳和消防影視片創(chuàng)作和攝制工作。1994年退休于上海市消防局。2003年,轉(zhuǎn)為上海市浦東新區(qū)軍隊離退休干部服務(wù)管理中心軍休干部。
楊老師生平熱愛文藝、戲劇。系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周信芳藝術(shù)研究會理事:并擔(dān)任上海國際京劇票房副理事長和上海春秋京劇票友社總干事等社會職務(wù)。
楊老師生前將自己多年積累的文字集結(jié)成書《戲里戲外皆人生》,通過文字楊老師把自己畢生所學(xué),對京劇麒派藝術(shù)的感悟,以及在票界多年的所見所聞做了很好的梳理與記錄,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上海票界活動史料。因為是楊先生自費出版,印量不多,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精選其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在公眾號展示,通過這些文字老戲迷們能回憶當(dāng)年的過往,新戲迷們則能領(lǐng)略當(dāng)年老先生的風(fēng)采。

《打漁殺家》是一出好戲。從思想內(nèi)容上看,它是描寫封建制度下的勞動人民,怎樣被迫起來反抗權(quán)勢,斗爭性很強,很鮮明;藝術(shù)技巧、人物性格刻畫很好,手法又很簡練,開門見山,通俗易懂,藝術(shù)性也是很高的。解放初期,很多專業(yè)和業(yè)余演員都很喜歡這個戲,經(jīng)常上演,我年輕時也多次和專業(yè)、業(yè)余演桂英、演大教師的演員合作過這個戲。起先沒有周信芳先生的藍本,就受教于一般譚、余的路子,以及看了幾次周信芳的演出,予以適當(dāng)融入麒派的演法。周先生非常喜歡和重視這個戲,他曾對每個細節(jié)都精心思考,研究,真地整理,演出了自己的風(fēng)格,邊演出邊提高。后來,周先生的演本問世,譜子也齊了,加上錄音的資料,日后在排練和演出中,更有利于我們學(xué)習(xí)、模仿,不斷提高。我簡要地談幾點體會:
一、人物
著重談一下主人公蕭恩和他的女兒桂英。蕭恩,許多書的記載中并無此人,只有阮小七和李俊,很可能將他們的故事綜合起來,描述了一個打漁的漢子,好交朋友,有一定的武藝,深受漁霸的欺壓、榨取,胸中填滿了怨恨、悲憤,再加上已經(jīng)是上了年紀(jì)的老英雄,他的舉動比較穩(wěn)而捷,但激動時也有一定的力度。當(dāng)被欺壓得不堪忍受,乃至頓起“殺”心,他的行動更強有了要表達一個老英雄的形象。
桂英,蕭恩的獨生女,母親早亡,跟隨父親打漁為生,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富有一定的天真性,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也把她當(dāng)作命根子。多年來在父親身邊深受憤恨的影響,愛憎分明,對父親十分孝順聽話。雖未經(jīng)武功的鍛煉,父親的影響也能弄刀舞棒。這兩個人物在全劇中,始終會合,不能分割,許多言詞的對口,動作的配合,感情的融合,要緊緊扣住。
還有李俊、倪榮的過場戲,也可以說是這個戲的“序”,周先生稱他們倆的“上場詞”是“拳打南山猛虎,足踢北海蛟龍”,認為太自吹自擂,不合他倆英雄身份而改為“塊壘難消唯縱飲,話到不平欲鳴”的性格化。接下來再把環(huán)境與人物及人與人的關(guān)系作一交代。然后,緊接著主人公父女出場,搖船打漁以及與好友相遇,傾吐知心話。
二、表演
這出戲,主要是三場(中間過場戲不算),也可說是劇情發(fā)展的三個階段,也是蕭恩的性格,感情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第一場)
1、桂英在幕內(nèi)唱(西皮倒板)“搖櫓催舟似箭發(fā)”,周信芳先生曾經(jīng)建議旦角改唱“搖櫓催舟順流下”更為適合當(dāng)時天旱水淺的天然環(huán)境。以后,蕭恩的叫白,一般都念“開船哪!”他感到似乎不合理。船已經(jīng)在江心了,怎么還說“開船”?他改為:“掌穩(wěn)了舵!”而且?guī)е诘目谖?。然后,父女倆,一個在前面劃槳,一個在后搖櫓,且保持一定的距離,好像一條船從遠處過來,兩人都沒有明顯的亮相,而是用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舞蹈動作,雖是虛擬的,但有真實感。
2、接著撒網(wǎng),雖然從道具來看網(wǎng)并不大,也有幾次演出時不用道具,是以“虛網(wǎng)”來表示撒網(wǎng)。但動作卻要當(dāng)作大網(wǎng)撒出散成一片,又美又合乎實際,這樣,上了年紀(jì)的人去拉魚已上網(wǎng)的網(wǎng)是會感到“氣力不佳”,并引起桂英的注意,急忙從后艙快速地趕到船頭扶父親一把,頓使船頭微微晃動,蕭恩這才唱出一句“可嘆我年邁蒼蒼氣力不佳”。父女相依為命,桂英從內(nèi)心說出:“爹爹年邁,這河下生理,不做也罷?!笔挾鹘诱f:“本當(dāng)不做這河下生理,怎奈囊中無鈔,怎生度日?”當(dāng)時,蕭恩表現(xiàn)著消沉的心情,對一切都厭倦了,唯一的寄托:女兒是他的命根子,兩人相依為命。稍一頓,父親又怕女兒心酸,接著說:“兒啊,將船搖在柳蔭之下,為父要涼爽涼爽。”雖然情緒并不連貫,就表現(xiàn)蕭恩感到?jīng)]有什么來安慰她,就以要“涼爽涼爽”來把話題岔開。
3.故友重逢,神情要流露出驚訝又熱情,很利索地拿起船獎給他們搭扶手,可是倪榮并不相認,經(jīng)李俊介紹只得熱情相見。可是倪榮要試探蕭思的膂力,一般的演法,都是倪榮伸出一只胳膊來讓恩擰,做出準(zhǔn)備挨擰的樣子。周大師認為這樣演都有損好漢的形象,他的演法是蕭恩一抱拳相見,倪榮雙手就在他腕子上一合,蕭恩是行家,立刻察覺了,一反手就擰住了倪榮的胳膊,蕭恩也不問“這做什么?”不然好像準(zhǔn)備要打架似的。就改由李俊來問,倪榮回答:“試試他的替力如何?”李俊明白朋友的善意。蕭恩立即回答:“老了,不中用了”,同時急忙放手,李、倪同夸:“老英雄!”三人不同的神情都表現(xiàn)出來??墒牵欢ㄒ羁柲邩s,不能問蕭恩。不然,意思就不同了。
4、第一場的結(jié)尾,也是第一階段的尾部,又重點集中描繪劇中主要兩個人物的關(guān)系、感情。周先生他有獨特的演法。當(dāng)蕭恩唱最后一句:“看看紅日落西斜”,腦子里就有紅日西沉,云霞滿天的意境。
然后穿過蘆葦,搖櫓中,父女倆各有各的心事。父親高興地碰上了知友,卻又碰上有人調(diào)戲自己的女兒,又被催討漁稅逼得甚緊;女兒看到父親這么大年紀(jì),還這樣辛苦勞碌,都是為了自己,這樣下去,如何……。兩人都有不同的心情,辛酸、愁悶是不宜翻高腔和激烈的動作的。因而,他把翻高的“猛抬頭……”改為“看看紅日落西斜”;又把兩人下場用急促的大八大八倉倉倉……<起撤鑼>”而改用<陰回頭>,加上水聲,蕭恩緩緩地劃著槳移步下場,桂英搖著櫓,走一段云步,讓觀眾隨著傍晚彩霞的意境,跟著他父女迎著夕陽,駕著扁舟,漸漸遠去。
第二階段(第二場)
1、清晨,蕭恩帶著朦朧睡意未消的神情,昨日遇到了知友,說了些知心話,也勾起了一些心事,酒也喝多了些,一回家,就和衣而睡,清晨被雞叫驚醒,起身還在念叨昨天的事,用西皮快三眼的唱來表達自己的心事。周大師的這段唱詞與一般稍有改動,卻更合理了。首先:“昨夜晚吃酒醉……”改為“昨夜晚吃醉酒…”更為通俗而又合乎勞動者的身份;其次,開門出外,猛聽烏鴉叫而集群飛過,因為他先是聽見烏鴉叫,然后又見集群飛回,隨著眼神由左到右,再由右方掃到左面,周先生設(shè)想:接著大教師要帶一幫人來他家尋釁,一群烏鴉叫過去后見人群過來就調(diào)轉(zhuǎn)來,肖恩并不知此情,故而順著眼神左、右轉(zhuǎn)而唱出“卻是為何”這樣改成“叫過去,飛轉(zhuǎn)來…”也很合意境;當(dāng)桂英托盤送茶,蕭恩先是閉目順手取茶杯,桂英輕輕抓住父親的手腕,引向茶杯,使父親順手拿到杯子,這一小動作細致地表現(xiàn)了父女間的默契和感情,這是麒派唯有的表演手法。喝完后正要將茶杯放回茶盤時,微微偏頭,從桂英的腳,往上移看,見她還是漁家打扮,有些生氣,手較重地擱下茶杯。此時桂英托盤接杯應(yīng)有感覺,再眼一斜,看到父親有生氣的情態(tài)。此時,桂英就要有非常理解:父親希望她早日與花逢春完婚,父女不想再作打漁的生意的心情。接著,父親開腔了:“兒啊,昨日為父對兒言講,從今以后,不要漁家打扮,怎么又是漁家打扮哪?”桂英頓時想起昨晚上燈下,父親邊喝酒邊對自己說的一番話,希望自己早日嫁到花家而改變漁家姑娘,心中又羞,又不讓父親生氣,就俏皮地一抿嘴,耍出小孩子在父親面前天真的樣子:“啊,爹爹,想女兒生在漁家,長在漁家,不要漁家打扮,是要怎樣的打扮呢?”周先生也要求演桂英的演員要表達昨晚父女對話的內(nèi)容。一般的演法,蕭恩接口:“不聽父言,就為不孝。”而周先生改為:“今日怎么不聽為父之言了?”更表達了他的愛女之心。
2、接著,大教師帶著一伙人上場,前來向蕭恩催討漁稅尋事,大教師狂叫三聲“開門!”蕭恩的神情,立即急轉(zhuǎn),精神一振,眼神和動作一瞬間要現(xiàn)出老英雄當(dāng)年之勇。邊用一只手左右胡子,邊在思索:來者何干?來者多少?怎樣對付?邊又拉開門門,看見門外這么多人,快而準(zhǔn)地搶步出門,就勢一板一踢,大教師就躺下,再以打腕子、點穴,就充分掂出了大教師的能量。接著,與大教師的周旋打架,都要表現(xiàn)得穩(wěn)、準(zhǔn)、狠。打得這幫人落花流水??墒?,蕭恩憑著他的經(jīng)驗,知道他們決不會就此罷手,一面叮囑女兒閉門等候,自己盡快趕往公衙搶一個原告。
第三階段(第三場)
全劇發(fā)展到最高點,蕭恩產(chǎn)生了“殺”的念頭。老英雄實無可忍,但棄家攜女,殺了賊們,也不知自己走向何方?也就是《打漁殺家》的最后點題。我學(xué)著有這樣幾點體會:
1、第三場一開始,空場要表現(xiàn)兩個場景:一是蕭恩在公堂搶原告失敗,被官紳串通而挨了四十大板;二是桂英聽了父親的叮囑而閉門坐等的焦慮情景。這樣,鋪墊了蕭恩上場,帶著又憤又恨而挨打受傷的情態(tài),踉蹌跛顛上場,絆了一腳而“吊毛”再跪步。(這里要說明一下:有人提問過肖恩也上了年紀(jì),挨了四十大板,腳也顛跛,還能摔得吊毛?我理解為,這是中國戲曲的虛擬表演手法,正因為年老挨打行走不便而摔倒,用“吊毛”來技巧強化表達,這是演員摔“吊毛”并非真蕭恩拌的。)從而發(fā)泄著內(nèi)心仇恨而唱出四句:“罵一聲狗贓官心腸太狠,責(zé)打我四十板趕出公門,我心中只把那呂志球恨……”當(dāng)時的心情,周先生并不用哭頭,而是拖長腔,邊唱邊走圓場,步子微有跛顛。(以后也要稍帶跛形,但上船后,表示船的行舟,不要再跛。)場面上的“紐絲”點子也得越打越緊,到家門口,接唱:“叫一聲桂英兒快來開門?!北憩F(xiàn)了蕭恩受了莫大冤屈,急忙要見到親人的心情。
2、蕭恩進門后,女兒忙扶他坐下,由于挨打疼痛無法坐下,面換腿擱椅,傾吐方才受屈的事,女兒一時也無法來安慰父親,隨口說一句:“爹爹還是忍耐了吧!”這里,周大師非常實在地說了一句:“忍不下去了!”這就表達了他已起下了“殺”心,順情地要女兒去取戒刀。蕭恩取刀將要出門,看看女兒,又不放心,又無可奈何,而輕聲囑咐:“好好看守門戶”,忽聽女兒叫?。骸芭畠阂惨c爹爹一同前去?!碧嵝蚜耸挾?,“是啊,我這一走,不知下落,女兒怎么辦?”(這是內(nèi)心自白)“倒不如一同去吧!”就叫女兒去收拾。當(dāng)桂英下場收拾衣服、刀具,不使蕭恩冷場,就用啞劇來補這一空間:“我去殺人,她與我壯膽,殺人之后,讓她逃往婆家去?!彼?,桂英一出來,父親首先問她:“收拾好了?慶頂珠可帶在身旁?”這很重要,這是女兒去婆家的證物。父女倆出門,剛走了一步,她叫?。骸鞍?,爹爹這門還未曾關(guān)呢?”蕭恩強忍內(nèi)心的苦楚,稍帶噎音:“不要關(guān)了?!迸畠河謫枺骸袄锩孢€有許多動用的家具呢?”(一下冷錘)蕭恩實在壓不住內(nèi)心的苦楚,帶著心底的哭音:“……都不要……了……!”凄慘的泣聲,將帶動觀眾們的同情。
3、父女倆上船后,急行半江中,桂英心情復(fù)雜,突然撒繩下篷,覺得去殺人實有害怕。激怒了父親,一番訓(xùn)斥后,“也罷,撥轉(zhuǎn)船頭,送兒回去!”桂英忙叫:“女兒舍不得爹爹!”蕭恩哭叫著:“桂英(切住)我的兒??!”緊接唱出了相依為命,狠下決心的四句:“女兒說出傷心話,不由我年邁人咬碎鋼牙,桂英兒將篷索高高吊掛,今夜晚過江去殺賊的全家?!睉蛞寻l(fā)展到最高潮了。
后面的殺家,只是一場小開打,開打時注意,女兒與父親因有武藝的高低及年齡差距之別。殺完后,父女結(jié)尾,桂英不用跪步,“四擊頭”的鑼鼓點子,父女亮相,亮出已復(fù)仇的神情。一句話,這是出演感情的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