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好還是演戲過于用力?

近來演技類綜藝節(jié)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不少公司和旗下藝人都意識到了想要在內(nèi)娛走得長遠,僅靠顏值和流量,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是行不通的,所以希望通過這些節(jié)目提升藝人演技,并且推廣藝人。讓人有些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的是有部分演員在電視劇中表現(xiàn)得比較出色,然而到了演技綜藝類節(jié)目中演技卻為人詬病。印象最深的是李純在《如懿傳》中飾演衛(wèi)嬿婉,將工于心計、陰險毒辣的形象演繹得惟妙惟肖,但在演技綜藝節(jié)目中再次上演宮斗劇卻頻頻讓人出戲,由此可見,除了演員演技的天賦以外,導演在要將角色行為和人設(shè)清晰地呈現(xiàn)給觀眾的過程中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一個佐證就是《武林外傳》之所以能獲得那么大的成就,看過花絮的朋友應(yīng)該不難發(fā)現(xiàn),尚敬導演對演員的指導功不可沒。不過,我今天要說的卻并不是導演,而是回到演員本身,說一說我認為的演技好和演戲過于用力的區(qū)別。
我們說演技好、常會用“演技炸裂”這個詞來表達,意思就是說這位演員在演戲過程中爆發(fā)力和感染力很強,能讓觀眾身臨其境,被角色的喜怒情緒左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甄嬛傳》中孫儷飾演的甄嬛,在被華妃罰跪后小產(chǎn)(當時她還不知道是皇后和安陵容借刀殺人),又因皇帝要顧忌年羹堯無法為她嚴懲華妃時憤恨委屈的大聲哭泣,那一刻我的心也被揪著,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和自責感,對甄嬛滿是心疼。而到了《羋月傳》中,成了太后的羋月在朝中大臣為她懷了義渠君的孩子大感震驚和恥辱的時候,她大方地承認她確實有了,不過承認的那段卻讓我感覺她演戲過于用力了,不知道是人設(shè)改變還是導演的意思,作為威嚴的太后,這段不是太符合人設(shè),也被用作了鬼畜素材。還有王茂蕾這位演員,在《新女駙馬》中他飾演的太子雖然臺詞很少,人設(shè)很呆萌單純,但他的演技恰到好處,不讓人出戲;而到了《延禧攻略》中,不知道是演員對角色的理解還是沒有了配音的加持,總感覺他想表現(xiàn)得是陰狠毒辣,但最后傳達出來的卻只是咬牙切齒,真正陰毒的人或者是想伺機而動展開報復的人最知道怎樣隱藏自己的情緒。
再比如神經(jīng)質(zhì)性格的人和瘋子是兩種概念,而有的演員卻將神經(jīng)質(zhì)性格的人演繹成了瘋子。神經(jīng)質(zhì)的人的確會偏激、易怒,但整體而言還是殘存理智的,不同的是,瘋子是沒有理智的。在《少年天子》中,郝蕾就將神經(jīng)質(zhì)性格的博爾濟吉特皇后演繹得很好,在劇中她大喊大叫的場面比較少,更多是通過她不同于常人的思維和由這種思維做出的反應(yīng)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比如她因嫌棄皇帝懦弱對著皇帝講鬼故事,因佟妃懷孕覬覦中宮對著懷孕的她講鬼故事,時不時冒出幾句大逆不道但在她看來卻引以為常的話,但總體而言她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想要達到什么么樣的目的;在《情深深雨濛濛》中,徐露飾演的可云則是因為受不了孩子死亡和誤會爾豪拋棄了自己,雙重打擊下變成了瘋子,瘋子是沒有理智也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所以她時常大喊大叫,咋咋唬唬,還會做出搶孩子、爬高塔等危險舉動。
當然,如果耐心看到這里,肯定也會有人反駁我說“那你看那些喜劇演員,難道《武林外傳》的演員演戲不用力,難道周星馳在他的系列電影中不浮夸”?誠然,喜劇型的影視總會有一些很夸張的表演,但喜劇本來就是以增加和突出笑點為目標,因此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是常態(tài),就像倪虹潔飾演的祝無雙,在《武林外傳》中雖然被吐槽演技最不好,但在無雙知道老白和佟掌柜在玩“吃了吐”那一套后,對著小六和老邢哭喪式的控訴卻并不會讓人感到很突兀,反而很符合劇情和劇集特性;而周星馳貫穿于幾乎每一部喜劇中他特有的夸張笑聲,也為他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喜劇之王”、“笑點頗多”的印象,不過這并不表示他每一場戲都很夸張,尤其是《大話西游》結(jié)尾中他飾演的孫悟空在看透人世后就顯得很內(nèi)斂了。
總言之,在我看來,演技好和演戲用力不是一回事:演戲好是讓觀眾能代入自己,能與劇中人物悲喜與共;演戲用力則是明明已經(jīng)磨到了后槽牙卻讓觀眾不清楚想要表達的東西,只會讓人出戲或覺得尷尬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