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選擇,你愿意放棄使用所有機動車輛、通訊設(shè)備和電腦,還是愿意失去一只手呢?
注:問題之書第一問,邊回答邊思考,不修改。
僅為個人觀點,亂寫一氣,每天一問。

科技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讓你選擇,你愿意放棄使用所有機動車輛、通訊設(shè)備和電腦,還是愿意失去一只手呢?
答:
回答選擇性問題時,通常有兩種模式參考。其一是,在問題提供的選擇項目中直接進行選擇,并為自己的選擇進行解釋;另一個是,跳脫出固定好的選擇思路,在問題與選項之上,另建一個自己的答案。
按照第一種回答方式:首先,我的選擇將是保留自己的手,而放棄使用所有機動車輛、通訊設(shè)備和電腦。
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相關(guān)的幾個新的問題出現(xiàn)在我的腦中。
機動車輛、通訊設(shè)備和電腦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它們對我們有什么作用?
相對的,我們的一只手對我們又有什么意義?
先從手開始說吧:
手,身體的一部分,是父母給予的這個身體的一部分。它太過重要,以至于即使一直陪伴我們左右,我們卻常常不會去意識它的存在。就像空氣,就像一直在我們眼前的鼻尖。
正常人類,出生無明顯缺陷,那么他長大過程中形成的經(jīng)驗和條件反射都將基于他正常的肉體,也就是兩只手。假設(shè)這樣的選擇是在這個人已經(jīng)擁有雙手經(jīng)驗之后才做下的,那就將意味著,他將要重新學(xué)習(xí)新的條件反射來適應(yīng)新的生活。他將難以一手執(zhí)刀一手執(zhí)叉,難以獨自進行復(fù)雜的進食動作。他將不得不去以單手來適應(yīng)這個為雙手正常人士設(shè)計的世界。他也必須忍受單手打字帶來的速度上限。如果他失去的是慣用手,那么他甚至將不得不學(xué)習(xí)用非慣用手來寫字。甚至,失去手還有可能被人歧視、差別對待。
鑒于我無法模擬失去一只手的情況,但可認知的是,失去這樣一只手,作為一個人,理所應(yīng)當?shù)哪芰O大幅度的削弱。他可能會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工夫去學(xué)習(xí)相同的知識,甚至要比別人更優(yōu)秀,才能被認為擁有與別人相同的競爭力。
那么,放棄使用機動車輛、通訊設(shè)備甚至電腦又會如何呢?
相比手這樣的與生俱來的工具,這三者顯然是人在肉體之外的衍生。先從它們的功能來看吧。
機動車輛,代步工具,能幫助我們更快的到達遠方。
通訊工具,能更快捷的聯(lián)系我們與他人,從而提高信息獲取效率。
電腦,如果連帶互聯(lián)網(wǎng),那么它本質(zhì)上也是個通訊工具,只是還能順便提高一下信息處理能力。
如果它們都不能使用了呢?
再來一次假設(shè)吧,是我們?yōu)榱吮H约哼@只手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協(xié),而別人并不與我們相同。
代步工具,我們只能選擇這雙與生俱來的腿或者自行車。
只要距離不遠,好像還沒什么問題。畢竟這個世界上有相當多的人,這輩子都沒出過所在城市。
通訊工具,哦,這就很絕望了,現(xiàn)在這個時代,沒有通訊工具,連付款都相當復(fù)雜,更別提別人使用這些東西能對我們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信息傳輸速度和效率上的碾壓。作為替代方案,好像我們只能依靠傳統(tǒng)的信件郵寄了。這意味著,單單依靠我們自己,已經(jīng)難以完成距離較遠的傳輸,網(wǎng)購也就成了泡影。但,隱隱約約的,好像還有補救方案?
電腦,如果通信工具包括現(xiàn)代智能手機,那么其實電腦的功能和通訊工具差別,在今天已經(jīng)不大了。
此處的比較,好像失去一只手和無法使用這些物品,都有解決方案。硬做對比,失去一只手好像還更劃算一點。當然,這是在有人強迫我們,單單的我們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是,這里還有一個思路。就算陷入了這樣的選擇,我們被限制的難道不是工具使用的幾個微小途徑么?
人在社會中生存,社會中不止我們一個人。每一個人通過互相交流、分工合作,來促使社會運作效率不斷進化上升。其中的核心是什么?是這些工具嗎?是這樣一只手嗎?哦,是這個腦子和嘴啊!這才是交流的核心。
我需要通往一個很遠的地方,大多情況下,是因為那個地方有能給我?guī)硪饬x的人。通訊工具、電腦,無不是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提升社會運作效率的機器,但核心還是它們對面的那個人。
這個以人為本的角度來看,糾結(jié)失去手還是其它就意義不大了。
如果我失去了一只手,那么我一只手做不了的事,我可以請一個人幫我做。我通過各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我讓世間一切配合只有一只手的我。只要我腦子還行,嘴還能說話,我就可以提出各種企劃,做出各種設(shè)計,提出各種思想。手,只是工具,沒了它確實會有一些不方便,但腦子做出的東西如果是有價值的,通過嘴和人交流,讓別人做事,一起受益,就沒有什么影響。
如果是不能再用那三樣呢?這世間還有書啊,書包含一切信息,用書中的信息磨煉大腦。用這大腦再與人交流分享,傳授知識??梢宰约鹤鰰偨Y(jié),可以筆頭傳授給他人。甚至在現(xiàn)實結(jié)交到了朋友,或單純只靠金錢雇傭一個助手,都可以代替自己使用那些禁止的東西。
回到選擇,有了他人,有了社會,選擇會有變化嗎?
這就因人而異了。當這些東西都是人的附屬品,都是工具,而他人是可以匹敵一切的最好工具。如果最求他人效率最大化,用那三種來做乘法,是一種好選擇。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完整性,找一個工具人來替自己用工具,那也未嘗不可。
那么,這樣的選擇好像也沒什么意思了。
這樣的話,就跳出問題吧。人生于社會中,學(xué)會與他人交往,與他人合作,這是核心,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輔助工具。與其考慮給自己上枷鎖,不如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讓人與人交流的效率最大化。
手,我要!那三樣,我也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