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體》中學習備考之二:劉慈欣的規(guī)劃

全文字數(shù)|3.8千
閱讀時間|13分鐘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1.《三體》系列的宏大構(gòu)想
2.公考備戰(zhàn)的計劃性
《地球往事》系列三部曲(又稱《三體》)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也是迄今為止中國科幻界最成功的作品,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有非常廣泛的受眾。該系列將通過分析這部作品,探討如何更好地備戰(zhàn)公考。
今天分析的內(nèi)容是「劉慈欣的規(guī)劃」。

一、《三體》系列的宏大構(gòu)想
劉慈欣在創(chuàng)作《三體》時可以說是傾注了心血,為了創(chuàng)作這本書,大劉甚至包括他截止創(chuàng)作時所想出來的全部電子都體現(xiàn)在了書中??v觀全書可發(fā)現(xiàn),有很多能獨立撐起一部中篇甚至長篇小說的點子被揮霍似的用在了這本書中,這和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以及大劉的其他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近期即將改編為電影上映的《流浪地球》為例,它也是大劉的著名作品,但整部小說的核心點子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地球表面裝上超強的發(fā)動機,推動地球脫離太陽系」。從這個標準來看,保守估計全書中至少100個這樣的點子。
《三體》中出現(xiàn)的「古箏計劃」「階梯計劃」「群星計劃」都是非常有趣且能夠擴展的科幻點子;「云天明的三個童話」中出現(xiàn)了「東方畫派」,它屬于某種沒有點名的黑暗森林打擊方式;關(guān)一帆和程心隨口的對話中也有「終極武器是數(shù)學規(guī)律」的說法。也就是說,《三體》本來應(yīng)該是100本中篇乃至長篇小說,最后它們都被大劉濃縮到了這一部著作中。
雖然并不很清楚大劉為什么采取這種搏命式的寫作方法(無論是否成功,都會導(dǎo)致很長時間作家再也寫不出類似的作品),但西瓜作為讀者,作為中國人,真心為能夠讀到這種級別的作品而感到幸福?;氐秸}。大劉不僅在作品中使用了超過三位數(shù)的點子,還通過種種構(gòu)思,來搭建起了一個極為宏大的三體世界。例如:
(1)之前分析的「云天明的三個童話」,使用了「書中之書」的超高難度寫作技巧,把一個純粹的童話故事融入到了科幻小說中。
(2)第一部《三體》中關(guān)于葉文潔黑化歷程的描寫,可以說是一本非常成熟的中長篇政治小說和刻畫人性的「大女主」小說。
不吹不黑,日本ACG雖然近些年來很喜歡加入所謂的「黑化」情節(jié),但有一說一,從劇情的合理性、邏輯的嚴謹性、黑化的必然性和讀者的反思性四個角度來說,所有的動漫「黑化」角色在葉文潔面前都像是小兒科,不得不令人感嘆大劉的才華。
(個人認為日本動漫中刻畫的最好的黑化角色還是宇智波帶土,雖然劇情上還是有一些Bug,但綜合表現(xiàn)力還是挺不錯的,離開人世時和卡卡西、琳的對話也特別感人。)
(3)「大史」這個角色的刻畫簡直絕了。
很多讀者都能看出大劉不僅是頂尖的科幻作家,還很可能是優(yōu)秀的童話作家、政治小說作家,但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們意識到,大劉其實還是一個隱藏的偵探(或者說破案)小說作家。
幾乎所有《三體》讀者都公認「史強警官(大史)」和葉文潔、羅輯、章北海一樣,是大劉刻畫的最好的角色之一,有的粉絲甚至認為可以把「之一」去掉。不過,劉慈欣的筆力可不止如此。
把《三體》中的科幻背景去掉(例如把伊文思設(shè)置為國家恐怖組織的頭目,該組織的所有重要資料都保存在「審判日」號的硬盤中),那么這段情節(jié)單獨拿出來就是非常優(yōu)秀的偵探小說——無論是氣氛的渲染、人物的刻畫、環(huán)境的速寫還是鎖定嫌疑人的技巧、「破局(古箏計劃)」的方式,都讓讀者大呼過癮。
通過大史這一角色可以看出,大劉很可能特別擅長寫破案類的故事。如果當時大劉選擇了這一行當,那么中國可能就少了一位頂尖的科幻作家,多了一位至少像「青山剛昌在日本」的地位那樣的,極為優(yōu)秀的偵探小說作家。
除了上面所說的內(nèi)容之外,大劉還特別擅長加入一些像是日常生活的情節(jié),從而使小說更加立體生動,例如「苗福全、張援朝和楊晉文的故事」。
三人的故事發(fā)生在《黑暗森林》一書中的開頭,其中苗福全是退休工人,張援朝是退休教師,楊晉文是煤老板
不得不說大劉起名的水平很不錯,三個人的名字都很有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風格。
「苗福全」一看就有種「有錢有福老人」的感覺,而且「苗」這個姓對稱富態(tài),工工整整,很符合「有錢煤老板」的定位。
「張援朝」從名字是就感覺像是1950年左右出生的工人。張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這個名字帶有濃濃的「普通工人」的感覺。
而「楊晉文」這個名字則有種「高大的白楊,文采晉升」的意向,特別符合該角色「人民教師」的定位。
大劉借著三個北京老市民之口,講述了三體星系的入侵消息被確定后普通大眾的反應(yīng)。這三個北京老鄰居的聊天非常有意思,例如下面這段:
楊晉文突然激動起來:“要真是有這回事,那國家就是混蛋!要逃亡,也得讓后代中的精英走,誰有錢誰就走,這成他媽什么了?這種逃亡有意義嗎?
苗福全指點著楊晉文笑了起來:“得得,老楊啊,你繞什么彎兒,就直說讓你的后代走不就完了嗎?看看你兒子和兒媳,都是博士科學家,都是精英,那你的孫子曾孫也多半是精英了?!彼似鹁票c點頭,“不過話又說回來,人人平等對不對。你們精英,又不是神仙,憑啥?”
“你什么意思?”
“花錢買東西,天經(jīng)地義,我花錢給苗家買個后,更是天經(jīng)地義!”
“這是錢能買來的嗎?逃亡者的使命是延續(xù)人類文明,他們自然應(yīng)該是文明的精華,拉一幫財主去宇宙,哼,那成什么了?”
苗福全臉上本來就很勉強的笑消失了,他用一根粗指頭指點著楊晉文說:“我早就知道你看不起我,我再有錢,在你眼里也就是個土財主而已,是不是?”
“你以為你是什么?楊晉文借著酒勁問。
苗福全一拍桌子站起來:“楊晉文,老子還就看不上你這個酸勁兒,老子……”
張援朝也猛拍桌子,響聲比苗福全高出了一倍,三個酒杯有兩個翻倒了,嚇得那個端菜的川妹子驚叫一聲。老張依次指著兩人說:“好,好,你是人類精英,你呢,是有錢人,那就剩下我了,我他媽是什么?窮工人一個,我活該就得斷子絕孫是不是?!”他有掀桌子的沖動,但還是克制住了,轉(zhuǎn)身離去,楊晉文也跟著走了。
可以看出三人的說法風格都非常符合角色的特性。楊晉文是一個精英意識非常強的人,他的言行帶有知識分子的優(yōu)越感,也有意無意地戳傷了煤老板苗福全的自尊心。而苗福全雖然一開始說話帶著客氣,但被楊晉文諷刺成「土財主」之后,立馬毫不客氣針鋒相對。而一直沉默不語的普通工人張援朝,最后也爆發(fā)了,可見「三體入侵」的消息已經(jīng)悄然對普通人生活帶來了危機感。
大劉通過這三個老鄰居的行為,巧妙串起了《黑暗森林》的故事主線,同時這些家常的話語也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和角色們一起面對外星人入侵的沖擊。
二、公考備戰(zhàn)的計劃性
劉慈欣在《三體》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將通過作品徐徐展開了自己的規(guī)劃,各位小伙伴也可以從中來學習。
公考在某種程度上和《三體》是一樣的,那就是想要做好,必須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全面綜合的能力(當然兩者不在一個量級上)。
(1)平時要用心去積累,不能走馬觀花
從童話故事到破案故事再到日常鄰居吵架,大劉的知識儲備是非常驚人的,而且能夠很好地用出來,這是最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在平時的備考中,大家不要單純機械地記憶固定考點,而是要真正積累起來,最好是能做到「自己會用」的程度。比如2019國考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黨史」,如果機械記憶的話,很可能當時被過了,第二天就忘了。但是,這些知識點都可以用心積累,將它們切實掌握的。
例如,出現(xiàn)領(lǐng)導(dǎo)人的選項描述一定不會是錯誤的;新聞聯(lián)播、《人民日報》反復(fù)強調(diào)的點可能是考試熱點,例如「脫貧攻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夢」等;學習黨史時注意了解口號提出的背景和時間、地點,尤其是背景很可能成為潛在的考查點。
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分析,記住上述規(guī)律,再復(fù)習黨史時就非常容易記住了。
(2)雜而不亂,有機結(jié)合
雖然《三體》有很多其他題材的內(nèi)容,但是大劉能將其合理安排到小說中,從而使得這些內(nèi)容雜而不亂,與「科幻」的主線劇情緊密結(jié)合。例如,「云天明的三個童話」目的是傳遞避免「黑暗森林打擊」的情報;「三位北京老人」的故事是為了展示「三體入侵」時普通人的反應(yīng);「大史破案」的故事是為了展示「地球三體組織」的陰謀。
大家在公考備考時也要學會這一點。在復(fù)習不同內(nèi)容的考點時,一定要多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將它們在腦中有機結(jié)合起來。
以「常識判斷」中的「初中地理」知識為例,該板塊一向是公考的難點,正確率普遍不到50%,大家可以結(jié)合其他知識共同記憶。
比如「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可以結(jié)合「中國歷史中原政權(quán)和游牧政權(quán)的對峙」「森林植被與草原植被的特點」記憶。
比如「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是季風氣候」,可以結(jié)合下面的考點記憶:
「世界地理」層面:世界上同緯度地區(qū)很多是干旱氣候,中國和印度季風氣候的不同」
「中國歷史」層面:中國人自古就極度重視節(jié)氣和歷法,對祖先比鬼神更加尊敬(因為季風氣候非常有規(guī)律)
再比如「時區(qū)與時差」這個考點,難度極高,經(jīng)常出現(xiàn)正確率不到40%的超級難題,大家可以結(jié)合記憶的點包括:
0°經(jīng)線以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為準,原因之一是確定經(jīng)線的時候,大英帝國的實力非常強。
「東西半球分界線」有兩部分,西經(jīng)20°在西班牙(西歐)西邊一點,東經(jīng)160°在澳大利亞東邊一點,這么分的原因是在追求經(jīng)線度數(shù)為整數(shù)的前提下盡量使各大洲完整位于同一半球,這樣看上去更加直觀、方便。
「國際日期變更線」為東經(jīng)180°,和「東西半球分界線」的東經(jīng)160°位置相近。這點要怎么記憶呢?答案是結(jié)合生活常理。首先,太陽東升西落,因此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界線時,相當于「追太陽」,日期要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界線時,相當于「迎太陽」,日期要減去一天。
如果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地區(qū),或者近似一風俗習慣的地區(qū),就盡量要劃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同側(cè)。例如澳大利亞在東半球,新西蘭在西半球,但兩者都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另外「國際日期變更線」還在白令海峽以及新西蘭附近拐了個彎,就是為了盡可能不影響人類的生活。
如果是需要計算時區(qū)、時差的話,一定要結(jié)合數(shù)學的知識,使用「平移」的技巧。2017國考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小王從北京坐飛機,下飛機發(fā)現(xiàn)自己手表顯示時間為18時30分,機場時間為22時30分,問小王可能去了哪兒?
這種情況下,已知北京為東八區(qū),可將時間段「平移」,理解為「小王上飛機是8時(對應(yīng)東八區(qū))」,則飛了22:30-18:30=4個小時,即12時到達目的地,可立即確定那么該地位于東十二區(qū)。
這道題可以任意變形,無論用什么方式出現(xiàn),只要出現(xiàn)「時間差」,就都可以通過「平移到東八區(qū)對應(yīng)時間(有時候是平移到中時區(qū),即倫敦時間)」的方式快速確定目標所在時區(qū),這樣就很好理解了。
總的來說,《三體》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備戰(zhàn)公考的技巧。希望各位小伙伴多多努力加油,在快樂的學習中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