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女性題材中的“她”

作者?/ 咩咩咩
運營?/ 小餅干
女人不能沒有自己的事業(yè)!
到了今天,這句話已經(jīng)不再是全職媽媽的勸諫語錄了,無論是18歲或80歲,都有女性投身搞事業(yè)大軍。
而為了跟上搞事業(yè)狂潮,影視劇的大女主,也逐漸變成了新的事業(yè)女性——不管題材是什么,事業(yè)總是要搞的。
古裝題材的《夢華錄》,律政題材的《女士的法則》《玫瑰之戰(zhàn)》,醫(yī)療題材的《親愛的生命》,互助題材的《我們的當打之年》,這些劇中的女性角色們都開始搞起了事業(yè)。
But,一播到戀愛相關情節(jié)時,又引發(fā)了觀眾的極大爭議。
“為什么要談戀愛?為什么不能專心搞事業(yè)?”
顯然,這屆觀眾對女主寄予的期望并不是愛情美滿,而是成長。

事業(yè)處處有
今年事業(yè)一姐當屬許半夏。
《風吹半夏》中,趙麗穎飾演的女老板許半夏,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聲白手起家,做大做強。不光有屬于那個年代敢闖敢拼的大時代精神,也有屬于當下獨立清醒的女性意識。
而身處改革開放浪潮下的許半夏,也終于回應了觀眾們一直以來對真正“搞事業(yè)的大女主”的長久呼喚——她是一個對事業(yè)有野心,有闖勁,對財富地位有自己欲望的鮮活女性。
她既不是以往那種需要“黑化”,隨即被逼走上“事業(yè)道路”的小白花,也不是被“好女人枷鎖”禁錮的圣母。
但還不夠,相較于大量女性觀眾逐漸覺醒的女性意識來說,影視劇中的女性們,顯然奔跑得還不夠快——當觀眾們看到,《卿卿日?!分械囊槐娕鹘菆F憑欄站在酒館二樓,對樓下輕視女性的男路人角色進行回擊。

是很熱血,然而,鏡頭一轉,結果女主角團還是要一個一個被丈夫接回家。
作為一部小甜劇,《卿卿日?!凡]有跳出男性角度敘事底色的野心。但是女性話題實實在在存在的紅利,讓他們看到了價值。所以我們能看到女主角創(chuàng)業(yè),反抗減肥,改革和親政策,當然是在男主作為堅實后盾的前提下。
同樣是古裝,改編自《救風塵》的《夢華錄》在女性話題上引發(fā)的爭議則更大。2022年的趙盼兒和宋引章,一個是因家族之罪被沒為官妓、后脫籍從良的女商人,一個則是“賣藝不賣身”的官家教坊樂伎。

而在《救風塵》中甚至不存在的愛情,在《夢華錄》里被延展成核心故事:脫籍從良的女商人,如何與身居高位的高官之子突破重重阻礙相愛。
當然,《夢華錄》的定位畢竟是古偶。但這種局限性并不限于題材,而是來源于創(chuàng)作者的迷茫。
萬眾矚目,金淑恩與宋慧喬聯(lián)手的網(wǎng)飛新劇《黑暗榮耀》,作為新一代網(wǎng)飛大熱門,以校園暴力為引,包含血腥、暴力、復仇、階級、以及浪漫于一體,一上線便迅速登上Netflix全球榜單,拿下韓國區(qū)域第一,并在亞洲市場席卷輿論。
但即使是寫過《鬼怪》的金編,也無法處理劇中“新女性”與周圍人,尤其是男人的關系。
作為平民復仇劇,《黑暗榮耀》想要實現(xiàn)前后劇情邏輯順暢,為了配合女主角,男主角只能是一個純真的人,否則就不合理。而承擔羅曼史任務的男二,就需要和女主手段對等,再去談感情戲的張力,但問題又出現(xiàn)了,女主真的需要愛情嗎?
實際上,這也是“新女性”在現(xiàn)實中遇到的困境之一。當下,女性既想追求“我來決定自己的價值”,又無法放棄“作為女性的傳統(tǒng)價值”,并無法忍受“被否定自我的女性魅力和價值”。

類似的,在《風吹半夏》中,也在暗處存在類似的橋段。作為一部影視劇的女主,半夏只能全天24小時保持著精致妝容,哪怕是回到自己家。而野貓在面臨“去美國深造”和“為了孩子留下來”的經(jīng)典問題時,依然選擇了后者。

敘事的迷宮
人們無法塑造認知之外的故事,但除了女性進步后帶來的未知境界,造成女性話題總是缺斤少兩的原因,還有創(chuàng)作者的路徑依賴性。
以往國內(nèi)的大女主戲,很多是按照男性視角去寫的。如果編劇要創(chuàng)作一個大女主,往往會下意識地想象這個女主非常有魅力,所有男人都愛她,事業(yè)成功等。實際上,這是大女主劇的編劇按照成功男性的思路在照男畫女,但這一點往往掩蓋在故事和感情的邏輯之下,很難被發(fā)現(xiàn)?;蛟S觀眾會有不適,但總說不出問題在哪。
隨著大女主劇逐漸減少,但這樣的習慣依然被保留到了事業(yè)女性的塑造慣性里。

最常見的也最常被吐槽的是“姐狗劇”,UP主Claire 的編輯室提到,無論是《女士的法則》中的許婕,《芳心蕩漾》中的張帆,還是《不會戀愛的我們》中的趙江月,這些女主的人設清一色成了性轉版霸道總裁,“小嬌妻”也由此變成了每天圍著姐姐轉的“小狼狗”。
電影《絕望主夫》則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這一點——在男女互換的世界里,所謂成功的女性,依然是穿著西裝、在同伴面前要面子、應酬、被手下奉承等。而地位調(diào)轉后,默認女性會和男性一樣作惡,應酬找男陪、不顧懷孕的丈夫,而男性也因為無力反抗而忍受家務、生育之苦,并習以為常。

看似舉著性別旗幟,探討女權和平權,本質(zhì)上還是按男性標準在拍女性,塑造的也是男性視角下的女性,無論女主看起來多么靠近“獨立”、“自由”,依然如同提線木偶——披著女性的外衣,跳著傳統(tǒng)的舞步。
當女性話題脫離了女性本身,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而我們需要的女性話題劇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我們想要看到的,只是一些消除小白花、綠茶、母老虎的刻板印象,讓女性人格更為完整的真實呈現(xiàn)的故事?;蚴浅尸F(xiàn)當下女性困境與互助,一些真實的感情體驗等等。
換句話說,是希望能在劇中看到一個更加真實鮮活的女性群體。
圖源:微博、豆瓣,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