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老東風的前輩-蘇聯鐵道部TE3型內燃機車

? 1945年5月,隨著紅旗在柏林國會大廈上升起,蘇聯取得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勝利。
? 同時,蘇聯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后恢復工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始進行,而在戰(zhàn)爭結束后,蘇聯也獲得了部分國際援助。
? 1947年,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制造廠以美國援助的Da型內燃機車為基礎成功研制了裝用1000馬力的D50型柴油機的TE1型內燃機車。

? ? 在這之后,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制造廠在TE1型內燃機車的基礎上研制了固定重聯、用于干線貨運、同樣裝用D50型柴油機的TE2型內燃機車。

? ? 隨著蘇聯鐵路的發(fā)展,原有的1000馬力的TE1和TE2型內燃機車開始逐漸無法滿足需要。因此蘇聯鐵路迫切需要一種功率更大、速度更高的客貨運通用內燃機車。這便是本集故事的主角-TE3型內燃機車。
研制
? 1947年,全蘇鐵道運輸科學研究院已經提出了一種2000馬力新型內燃機車的初步設計方案,,并獲得了蘇聯鐵道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認可。
?1950年,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制造廠及哈爾科夫電機制造廠開始合作研制這種新型柴油機車,蘇聯運輸工程部、蘇聯電力工業(yè)部、蘇聯交通部也參與協助研制。

? 1952年3月13日,蘇聯鐵道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通過了對新型柴油機車的技術審查,同意按照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制造廠的設計方案試制原型車。
? 1953年底,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廠試制出第一臺TE3型內燃機車(編號001);1954年再試制出第二臺TE3型內燃機車(編號002)并完成了固定重聯編組。

? TE3型內燃機車采用兩臺基于美國費爾班克斯-莫爾斯公司的38D8?″型船用柴油機研制的2Д100型柴油機(中文翻譯為2D100型柴油機);機車單機功率2000馬力,軸式Co-Co,軸重21噸,傳動方式為直-直流傳動。
? 兩臺TE3型內燃機車在出廠后進行了測試。

運用
? 1955年,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廠開始批量生產TE3型內燃機車。這批機車配屬蘇聯鐵道部下屬的奧倫堡鐵路局奧爾斯克機務段(奧局奧段)、鄂木斯克鐵路局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機務段(鄂局彼段)。
? 1956年,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廠停產TE3型內燃機車并將機車設計圖紙轉交伏羅希洛夫格勒內燃機車廠、科洛姆納工廠和,由這兩個廠家生產TE3型內燃機車,而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廠為這兩個廠家提供TE3型內燃機車配套使用的電氣設備。同時,伏爾加鐵路局勒季謝沃機務段(伏局勒段)和羅達科沃機務段(伏局羅段)也開始配屬TE3型內燃機車。
? 1957至1958年,東南鐵路局利斯基機務段(東局利段)、古比雪夫鐵路局奔薩機務段(古局奔段)開始配屬TE3型內燃機車。
??1960年,伏爾加鐵路局阿特卡爾斯克機務段(伏局阿段)開始配屬TE3型內燃機車。
? 1961年,伏爾加鐵路局伏爾加格勒機務段(伏局伏段)、高爾基鐵路局拉納格索夫機務段(高局拉段)開始配屬TE3型內燃機車。
? 到1973年停產時,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廠、伏羅希洛夫格勒內燃機車廠和科洛姆納工廠累計生產6797臺TE3型內燃機車。其中哈爾科夫運輸機械廠生產599臺;科洛姆納工廠生產404臺;伏羅希洛夫格勒內燃機車廠5805臺。
?這款機車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廣泛運用在蘇聯廣袤的土地上并成為蘇聯鐵路史上產量最大的干線柴油機車車型之一,其地位與中國鐵路的東風4型內燃機車相當。








中蘇的友誼
? 1949年10月2日,隨著蘇聯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地位,蘇聯為中國開展了多項援建活動。
? 1958年末,蘇聯專家別洛烏斯開始指導大連機車車輛廠進行內燃機車的研制工作。這便是中國鐵路第一款內燃機車-巨龍型內燃機車。而其技術原型就是TE3型內燃機車。

逐步退役
? 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隨著2TE116型內燃機車、TE10型內燃機車的運用,TE3型內燃機車開始逐漸退役。

? ?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鐵路及部分加盟共和國的鐵路上仍有部分TE3型內燃機車在運用。
? 目前大部分TE3型內燃機車已經退役,但部分機車進入博物館。


結語
? 作為蘇聯鐵路史上產量最大的干線柴油機車車型之一,TE3型內燃機車為蘇聯鐵路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今,TE3型內燃機車和過去的那個紅色帝國一樣成為了過去。
——(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