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挨打情節(jié)隱寫努爾哈赤、天啟之死
作者? 隨風飛舞瀟灑人生
前面已經(jīng)分析了那一甕鬼臉青的雪水到底有什么含義。那么妙玉接下來說的一句“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又是暗示些什么呢?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弄明白,書中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的這一年的夏天,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前面已經(jīng)說過,書中用來敘述這一年故事情節(jié)的篇幅相當之長。是從第十八回元春在元宵節(jié)省親這一回,就開始這一年的故事了。而我們又已經(jīng)知道,紅樓夢全書基本是以九個章回為一個故事段落,來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
所以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這一年的故事,剛好按著每九回段落為一個季節(jié),分別敘述了這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這年夏天,也就是第二十八回至第三十六回,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這整個九回段落所描寫的故事情節(jié),看起來似乎挺繁瑣。但其實我們大家稍微仔細地分析一下,就能發(fā)現(xiàn),實際上大部分情節(jié)基本上就是圍繞著一件事情,那就是寶玉挨打。或者說是圍繞寶玉挨打的背后所影射的歷史事件。
大家請看,第二十八回一開始,回目就是“蔣玉菡情贈茜香羅”,描寫蔣玉菡和寶玉勾搭。然后第三十二回,又描寫寶玉調(diào)戲金釧兒,導(dǎo)致金釧兒投井而亡。而這兩件事,就是后面寶玉被賈政施行家法打個半死的導(dǎo)火索呀。然后從第三十三回到三十六回,都是描寫這件事情以及此事的后續(xù)事件。
好了,這樣看來,妙玉所說的“今年夏天才開了”那甕雪水這句話,看來就是跟寶玉被打這個事件,是暗中有關(guān)聯(lián)的。
那么寶玉被打,到底是影射什么呢?大家知道,寶玉是代表皇權(quán)的。所以寶玉被打,自然應(yīng)該是在影射皇權(quán)的動蕩、皇帝的病痛損傷。而寶玉被打又是發(fā)生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之前,也就是意味著其影射的皇權(quán)相關(guān)事件發(fā)生在1629年己巳之變這一年之前。
這樣一來,答案就很明顯了。大家請注意,這個皇權(quán)動蕩可不單止是發(fā)生在明朝方面的,并且同樣也發(fā)生在后金方面。為什么呢?因為寶玉被打事件中,黛玉和寶釵都是不甘人后呀。兩人都演技出色,搶足了戲份,可以說平分秋色。顯然這里作者是用一個事情同時去影射大明、后金雙方的事件。
而歷史上,在1629年的不久之前,確實是大明、后金雙方都發(fā)生了皇權(quán)的變動。后金方面,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繼位。緊接著一年之后,1627年大明方面天啟皇帝去世,崇禎繼位。
所以寶玉被打,以及其后續(xù)的情節(jié),就是同時影射兩個皇帝的病逝,以及下一代兩個皇帝的繼位的。
大家想一想,努爾哈赤怎么死的?史載是毒瘡發(fā)作而死。而寶玉被打后,書中就描述了寶玉被打的棒瘡的細節(jié):“襲人看時,只見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寬的僵痕高了起來”、“寶玉默默的躺在床上,無奈臀上作痛,如針挑刀挖一般,更又熱如火炙,略展轉(zhuǎn)時,禁不住“噯喲”之聲”。
還有寫襲人的用詞也很有意思的:“襲人…進來見寶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樣,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櫛沐”。大家看最后的“櫛沐”這個詞,有個成語叫做“櫛沐風雨”,形容奔波勞苦的意思。例如《舊唐書·韋皋傳》:“伏惟太宗櫛沐風雨,經(jīng)營廟朝,將垂二百年”。所以這是暗示努爾哈赤東征西戰(zhàn),奔波勞苦而死呀。
然后再來看天啟。天啟有天劃船玩樂,不小心落水,結(jié)果就得病了。之后,有人進獻了一種仙藥,叫靈露飲。他喝了幾個月,就全身腫脹而死了。我們再看看書中的描寫:
王夫人道:“噯喲,你不該早來和我說。前兒有人送了兩瓶子香露來,原要給他點子的,我怕他胡糟踏了,就沒給。既是他嫌那些玫瑰膏子絮煩,把這個拿兩瓶子去。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兒,就香的了不得呢?!闭f著就喚彩云來,“把前兒的那幾瓶香露拿了來?!币u人道:“只拿兩瓶來罷,多了也白糟踏。等不夠再要,再來取也是一樣?!辈试坡犝f,去了半日,果然拿了兩瓶來,付與襲人。襲人看時,只見兩個玻璃小瓶,卻有三寸大小,上面螺絲銀蓋,鵝黃箋上寫著“木樨清露”,那一個寫著“玫瑰清露”襲人笑道:“好金貴東西!這么個小瓶子,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進上的,你沒看見鵝黃箋子?你好生替他收著,別糟踏了?!?/p>
大家看,這里面又是這個“露”那個“露”,又是“進上”。簡直太明顯了,就是影射天啟喝靈露飲這個事。
作者在這里其實寫得實在是很露骨的,有心看的話,一眼就看明白了。好了,那么書中又怎么來影射下一代兩個皇帝繼位呢?
首先來看大明方面。天啟皇帝是在1627年病逝,同年崇禎皇帝繼位。那么書中作為影射崇禎帝的林黛玉,與代表皇權(quán)的寶玉之間,是不是發(fā)生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呢?
這個是當然的了。事實上作為書中主線之一的寶、黛之間的愛情糾葛,恰巧就是在這時,通過寶玉的舊帕傳情,雙方捅破了窗戶紙,情定終生。
兩人之間的感情,經(jīng)歷了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再到暗生情愫、試試探探,期間時而甜蜜溫馨,時而拌嘴慪氣。最后,終于在第三十四回這里,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結(jié)果。
寶玉挨打情節(jié)隱寫努爾哈赤、天啟之死(二)
這一段情節(jié)中,寶玉被打動彈不得,于是讓晴雯替他送了兩塊舊手帕給黛玉。黛玉納悶了一下之后,很快就明白了寶玉的心意,不由得五內(nèi)沸然,余意纏綿,并在手帕上寫下了題帕三絕。
黛玉當時的心情,當真是五味雜陳,因為黛玉終于完全確定了寶玉對她的情意,當然可喜;雖然如此,但兩人的將來依然不確定,因此可悲;而如果這只是自己的多心誤會,那么又可笑;并且這是違反禮法的私相傳遞,又覺得可懼;最后想到自己以前多余的猜疑悲傷,又暗自慚愧。
寶釵和黛玉的愛情角逐,最終是黛玉勝出。因此黛玉才“自羨壓倒桃花”,為什么不是“艷若桃花”而是“壓倒桃花”?當然就是暗示黛玉在愛情問題上壓倒了寶釵。
在這里可能有的朋友會有疑問?!疤一ā睉?yīng)該是襲人才對呀,寶釵不是“牡丹”嗎?
對于這個問題,我這里就先不詳細說了,因為這是一個大題目,我以后再專門分析這個問題。簡單地說,首先襲人是寶釵之副,襲人是桃花,是武陵老君,這已經(jīng)暗示了寶釵跟桃花有關(guān)。其次,這個桃花,還關(guān)聯(lián)到寶釵的住所,關(guān)聯(lián)到那個“[分瓜]瓟斝”杯子。
大家還記得我對這三個字的分析嗎?其中的第二個“瓟”字,我當時的分析認為是暗諷寶釵是胡虜。可是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真沒這么簡單,是另有深意的。這個字仍然是罵寶釵為狗,并且和桃花有關(guān),和武陵有關(guān)。具體的分析就以后再寫了。
好了,那么顯然寶玉送的這兩塊舊帕,就是兩人的定情之物。從這時候起,兩人之間的情分就算正式確定下來了。
所以,從其影射意義上來說,當然也就意味著朱由檢正式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
這樣一來,此處的前前后后幾回中的許多情節(jié),我們也就明白是在影射什么了。
例如,為什么前面黛玉會對寶玉說那一句話:“你從此可都改了罷!”
因為確確實實,崇禎皇帝真的就是一改前面幾任皇帝的不理朝政、只顧風流享樂的作風,而成為明末唯一一個非常勤政,不貪圖享樂的皇帝。
再看看那三首題帕三絕,都是寫的是黛玉怎么流淚的,并最后引出了娥皇女英湘江哭舜,并且投江殉情的典故。這當然就是暗示崇禎皇帝最后同樣是以身殉國呀。
然后我們再看,為什么黛玉寫完詩后,會“渾身火熱,面上作燒”,并且“病由此萌”?
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不假,但其實在此之前的情節(jié)中,我們看到的仍然是一個尚算得上身體健康,青春活潑的黛玉。但自此之后,黛玉的病情就開始沉重起來了,開始常常晚上睡不著覺。所以,從黛玉病情的發(fā)展上來說,就是從寶玉送帕的這時開始“病由此萌”的。
而對于朱由檢來說,他也一樣是從當上皇帝后,就日夜焦心勞碌,夜不能寐,“病由此萌”。
更進一步,對于大明朝來說,直接導(dǎo)致其亡國的“病因”,恐怕也是崇禎上臺后的一系列天災(zāi)人禍,加上崇禎皇帝自己不當?shù)囊幌盗姓咚鶎?dǎo)致的。所以作者這也是暗示大明朝就此自崇禎登基起“病由此萌”!
再回過頭看看前面第三十一回中晴雯撕扇的情節(jié),那么現(xiàn)在我們同樣也能很容易明白這一段著名的情節(jié)的影射含義。那段情節(jié)之中,有一句關(guān)鍵性的話,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
偏生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將股子跌折。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么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事,難道也是這么顧前不顧后的?”
大家看,這里面的“明日你自己當家立事”,這不就是暗示朱由檢即將當家立事,登基做皇帝了么?
而且朱由檢做皇帝后真的相當任性啊,隨著自己的好惡,想殺人就殺人,顧前不顧后。因此晴雯撕扇,就是崇禎皇帝的一系列胡亂殺人的一個預(yù)演。扇子是拿來用的,可是晴雯卻喜歡拿來撕。正如崇禎皇帝,大臣是拿來用的,崇禎卻是拿來換的和殺的。崇禎在位十七年,共換了五十個大學士,十一個刑部尚書,十四個兵部尚書,誅殺總督七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這其中還沒包括那些畏罪自殺的,例如楊嗣昌,以及部級以下的被殺官員,例如陳之遴的老爸陳祖苞。崇禎在這方面也算的上皇帝中的首屈一指了。
不知大家有沒注意到,在寶玉被打后,作者是先安排寶釵來探病的。先寫了一段寶釵的情節(jié),寶釵走后,然后黛玉才來。作者為什么會安排先釵后黛?現(xiàn)在我們就知道了,當然就是因為實際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就是先后金,后大明,努爾哈赤先死,然后次年天啟帝才死。所以書中對歷史的影射,是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也吻合的。
而且我們看,因為努爾哈赤是生毒瘡死的,所以寶釵來的時候,作者就重點寫寶玉的棒瘡,“有四指寬的僵痕高了起來”。寶釵還專門帶了一丸藥來給寶玉,說是把這藥敷上,就能“把那淤血的熱毒散開”。這個藥真是有趣啊,是不是就是寶釵的冷香丸呢?冷香丸可就是專治寶釵從娘胎里帶來的熱毒的啊。原來這個藥即能內(nèi)服,也能外敷,厲害了,呵呵。
而后面黛玉來的時候呢,作者就重點寫寶玉昏昏沉沉,還夢到投井淹死的金釧兒。這自然就是對應(yīng)著天啟皇帝是落水被淹得病,然后在病得昏昏沉沉中死去。
所以說,作者對情節(jié)的安排是非常有講究的。
寶玉挨打情節(jié)隱寫努爾哈赤、天啟之死(三)
? ? ? ?既然寶玉和黛玉的定情,是對應(yīng)著崇禎的登基。那么毫無疑問,皇太極的繼位,自然也就對應(yīng)于寶玉與寶釵之間產(chǎn)生了情意。
? ? ? ? ?在書中,作者真正寫到寶玉對寶釵有想法的,其實就只有兩處。并且這兩處,都是在本個九回段落里面的。第一次,就是第二十八回,元春頒賜節(jié)禮,寶玉和寶釵都有紅麝串。寶玉要看寶釵的珠串,寶釵很不好意思的把珠串取了下來。寶玉看到寶釵的雪白酥臂,開次對寶釵有了羨慕之心,并首次注意到寶釵的美貌,想起“金玉”一說,“不覺就呆了”。
? ? ? ? ?這次,是寶釵首度在男女關(guān)系上引起了寶玉的關(guān)注,但并沒有明確說明寶玉對寶釵有意。寶玉只是希望這只酥臂是長在黛玉身上,這樣他就可以去摸一摸了。對于寶釵的美貌以及“金玉”之說,也僅是開始意識到了而已。
? ? ? ? ?而到了這一次就不同了。作者明確寫到寶玉開始對寶釵有意思了。我們看看原文:
? ? ? ? ?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像先時,心中也寬慰了好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疼?!眲傉f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過挨了幾下打,他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悲感之態(tài)露出,令人可玩可觀,可憐可敬。假若我一時竟遭殃橫死,他們還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們這樣,我便一時死了,得他們?nèi)绱耍簧聵I(yè)縱然盡付東流,亦無足嘆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謂糊涂鬼祟矣。”
這一次,在寶釵有意無意地勾引之下,寶玉終于開始心猿意馬了,對寶釵的“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寶釵這次是終于抓住了有利戰(zhàn)機,成功地攻陷了寶玉的心防。所以,寶玉在此時對寶釵起意,自然就是影射皇太極繼位登基。
? ? ? ? ?然后,我們再繼續(xù)看看后面的一段,大家有沒有覺得,作者寫得簡直是太露骨了!
什么叫做“一生事業(yè)縱然盡付東流”啊,寶玉哪來的事業(yè)?不要說寶玉了,即便紅樓夢書中的其他人物,包括其影射層面的明朝君臣,也沒有誰能配得上“一生事業(yè)”這四個字。因為這句話里顯然包含了“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這層含義。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才可說“一生事業(yè)盡付東流”。而對明朝皇帝來說,那叫守業(yè),失敗了只能算敗家敗國。對大臣來說,求取功名富貴失敗了,只能算官場失意,斗爭失敗。
所以,能說得上“一生事業(yè)”的,當然就只有開國之君努爾哈赤了。“盡付東流”,恐怕還能理解成把后金事業(yè)交付給開創(chuàng)了滿清帝國的皇太極。因為“滿清”的國號是皇太極改的,“盡”即“滿”,“東流”即“清”。
接著,后面還說“假若我一時竟遭殃橫死”,這不就是說努爾哈赤是橫死的嗎?
因此,當我們知道作者這是在影射努爾哈赤,則這一段里面那些奇奇怪怪的文字,就都能得到很合理而完美的解析。
請大家注意,寶玉對于不同釵、黛兩派的人的情意,其形式上是區(qū)分得很明確與清晰的。例如對黛玉、晴雯這一派,寶玉就只存在純粹精神上的感情,沒有肉體上的關(guān)系,從頭到尾都是清清白白。而對于寶釵、襲人這一派,那就是情色、肉體的關(guān)系了。比如這里,寶玉也僅是因為看見寶釵“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才心中大暢。這是因色生情,不同于與黛玉的心心相印。
? ? ? ?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最后的那句“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謂糊涂鬼祟矣”。首先,這里用“怡然自得”這個成語,還是在暗示帝王。因為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列子·黃帝》:“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寤就是悟的意思。
其次,“鬼祟”這個詞,意思就是暗中害人的壞人。此處用這個詞,顯然又是專門有所指的。
皇太極在跟大貝勒代善、阿巴亥等人的權(quán)力斗爭過程中,皇太極一直都在耍陰謀。他通過安排人告密、誣陷等手段,令原本最有可能繼位的大貝勒代善,以及寵妃阿巴亥失寵,從而地位大跌,失去競爭優(yōu)勢。所以書中接下來的這一段,就是在講寶玉被賈環(huán)誣告,被薛蟠告密的事情的。這就是在影射皇太極是鬼祟。
皇太極的上位,確實是清初的一大疑案。因為努爾哈赤臨終前,沒能留下指定繼承人的只言片語。是沒留下,還是來不及留下,還是其實留下了卻被人毀了?
因為努爾哈赤臨終前只召他的大妃阿巴亥前來相會,到底他們說了什么,無法得知。但很可能是想指定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為繼承人。事實上努爾哈赤晚年是很寵愛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的。其中大兒子阿濟格、小兒子多鐸(當時才10歲)都各領(lǐng)八旗中的一旗,多爾袞也領(lǐng)大半旗。三個人加起來的實力比皇太極等人還強,與代善不想上下。
所以當時阿巴亥一返回沈陽,就被皇太極等人逼迫殉葬,這個很顯然是一個陰謀。努爾哈赤是不太可能指定讓阿巴亥殉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