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來了,手把手教你完賽半程馬拉松

從香港馬拉松到深圳馬拉松,再加上蒸蒸日上迎新跑在內的一眾中小規(guī)模賽事的鳴槍起跑,全新的大眾路跑賽季已經回到了跑者身邊。
對于很多跑友來說,5公里和10公里似乎已經不過癮了,紛紛躍躍欲試想挑戰(zhàn)半程馬拉松。
根據美國非盈利跑步組織Running USA的一份全美跑者大數據調查,愿意參與半馬的人數比全馬的人數多出將近4倍,但與此同時,半馬中出現傷病甚至是猝死的概率也比全馬更高。
如何才能健康安全地完成一場半馬,并且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成績?
美國跑步雜志《Runner's World》就邀請了多位資深跑步教練,提供了一套訓練和比賽方式,那就是將21公里的半馬拆解成4個5公里的階段。

第一個5公里
低于目標配速,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謂萬事開頭難,在半馬比賽中,第一個五公里其實是很難跑的一個階段。
按照馬拉松和鐵三運動員、同時也是全美知名教練的馬特·維爾珀斯的說法,第一個5公里最重要的目標是保持自己穩(wěn)定的狀態(tài),“特別是對于那些缺乏半馬經驗的跑者來說,一定要謹慎和耐心,并且在賽前檢查好一切。”
之所以用“謹慎”來總結第一個5公里,正是因為當跑者身邊有很多配速不同的參賽者并且氣氛熱烈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因為腎上腺素的激發(fā)而變得激進。
“控制自己想要往前沖的情緒,然后將第一個5公里的配速設置在比半馬目標配速每公里慢8秒到10秒左右?!?/strong>
維爾珀斯教練強調,第一個5公里應該作為自己的“熱身階段”,然后只拿出六成到七成的能力來跑這5公里。
換句話說,如果第一個5公里的配速就已經達到了目標配速,即便自己感覺良好并且留有余力,那其實都是“過于激進”的表現。
波士頓跑步協會的資深跑步教練杰夫·高德特表示,“如果你不保留能力,到最后階段,你可能無法加速,或者會在加速中出現危險。”

第二個5公里
接近目標配速,依舊不要全力以赴
完成了第一個5公里之后,跑者應該已經處于“熱身完成”的狀態(tài)。那么,在第二個5公里中,他們就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配速,到達原計劃中完成半馬的目標配速。
高德特教練強調:“第二個5公里的關鍵是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速度,并找到一個平衡點?!?/p>
這個所謂的“平衡點”不僅是速度上的穩(wěn)定,而且是身體狀態(tài)上的穩(wěn)定。
按照維爾珀斯教練的說法,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保持在一個高強度的跑步節(jié)奏上,達到自己的目標配速,且每一步都強勁有利,但是身體并不是全力以赴的狀態(tài)?!?/p>
換句話說,也就是在保證目標配速的同時,自己的身體感覺是“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配速”。

第三個5公里
集中注意力,切勿隨意提高配速
如果前兩個階段都能按照計劃完成,那么到了第三個5公里,跑者需要關注的重點就是自己的配速。
“這是跑者最容易失敗或者出現問題的階段?!备叩绿亟叹毐硎?,“這應該算是半馬中最難跑的一個階段,跑者需要有強大的專注力和心理準備,才能按照計劃完成這個階段。”
“如果你不自覺地提高了配速,那么說明還是過于激進了。”按照維爾珀斯教練的分析,“比賽的最開始階段,腎上腺素的飆升掩蓋了身體正在經歷的疼痛,在這個階段,如果提前給自己的身體施加壓力,那么痛苦和折磨會在最后一個階段完全顯現出來?!?/p>
正因如此,跑者應該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全力加速和沖刺的階段已經越來越近,現在要做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提前加速。
此外,如果前兩個階段的感覺都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那么第三個階段也不要“強行”將配速提升到目標配速,建議就按照前兩個階段的配速來跑。
如果到了第三個階段結束還是感覺不好,那么就建議放棄原本的目標成績和配速,執(zhí)行B計劃甚至是C計劃。
“身體有時候是有一個反應過程的,跑者需要收集更多的身體信息才能判斷自己的狀態(tài),所以不要過早地啟動沖刺計劃?!?/p>
高德特教練表示,很多跑者就是在前兩個階段沒有達到配速計劃的情況下,在第三個階段強行提速,結果出現了傷病甚至給最后階段埋下了安全隱患。

第四個5公里和最后沖刺
逐步提速,全力以赴
當完成了前三個階段,按照計劃,此時的平均配速應該還是低于目標配速的。但好消息是,按照這樣的比賽計劃,跑者在最后階段還有不少空間可以提速。
按照高德特教練的說法,前兩個階段拿出的能力應該只有六成到七成,到了第三個階段應該拿出八成左右的能力,而到了最后階段,應該拿出九成到十成的能力了,“這是提升配速的最好時機,也是需要全力以赴的階段?!?/p>
高德特教練建議,到了最后5公里開始,就可以嘗試每公里的配速比半馬目標配速提高10秒左右;然后如果這個階段的頭一公里感覺良好,那么第二公里就可以把配速提升到比目標配速快15秒,以此類推,然后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將所有的能力都拿出來。
維爾珀斯教練建議,有條件的跑者應該事先了解一下整個路程,特別是最后5公里和沖刺階段的路線。
“如果你熟悉最后幾公里的路線,那么你會更加有信心,并且能夠更好地提升配速。相反如果你對于跑道了解地越少,那么你在提速和沖刺階段的配速可能會受到影響。”

如何練好這四個5公里
參加半馬的絕大多數跑者,可能并非是經常完成全馬的“資深跑者”,或者他們才剛開始接觸半馬。
“這類跑者容易在賽道上表現得太激進,或者跑得太快,或者跑得太用力,或者過早提速”,維爾珀斯教練表示,“特別是對于那些半馬經驗不足的跑者,他們的身體可能會承擔巨大的風險。”
那么,如何才能訓練這4個5公里呢?
事實上,跑者不需要在訓練中一起完成四個5公里的訓練,或者是特意去跑一兩次半馬,而是可以在拉長距離或者平時的5公里訓練中強化自己的能力。
首先,就是可以跟著身邊的“大神”或者同水平的跑者訓練5公里。
在多人一起訓練的情況下,跑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擬比賽的環(huán)境,了解自己在體力和精力都消耗的情況下如何保持配速,同時了解自己如何去控制腎上腺素激增的興奮狀態(tài)。
其次,在進行10-12公里的節(jié)奏跑訓練中,找一個階段來強化自己的目標配速,這樣就能知道在身體有所消耗的狀態(tài)下,“留有余力”地保持目標配速是什么感覺。
最后,嘗試在長距離訓練中拿出幾個1公里來保持目標配速,或者是直接在長距離訓練中拿出一個5公里來保持目標配速。
按照維爾珀斯教練的說法,如果能夠在長距離中知道保持目標配速的感覺,當你在比賽中,就會更加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