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庫因?NO,是雙斧戰(zhàn)龍!
雙斧戰(zhàn)龍
? ? 日本任天堂公司開發(fā)的掌機游戲《精靈寶可夢》系列登場的虛構(gòu)角色,首次出現(xiàn)于精靈寶可夢黑白。
? ??官方是這樣介紹它的:性格溫柔但絕不輕饒毀壞家園的敵人,用可以切斷鋼鐵的利牙戰(zhàn)斗,渾身包裹著堅硬的裝甲。利齒有著超群的破壞力,又粗又硬的鋼鐵柱子也能輕輕松松地劈斷。

? ? 斧龍的牙和魯卡的胸口一樣看著就感覺膈應(yīng)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斧龍側(cè)臥睡覺的難受感。作為第八的龍系道館館主王牌PM,斧龍并沒有混到一個準(zhǔn)神位置,可見館主地位還是比天王冠軍弱的多的(我覺得比黏龍霸氣多了)。
? ? 本來是黃色的,閃光的就成了灰黑色的,臉非常像才庫因(有圖有真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文名稱:雙斧戰(zhàn)龍
外文名稱:オノノクス、Haxorus
屬性:龍
分類:顎斧類
特性:斗爭心/破格
特殊特性:緊張感
身高:1.8 m
? ? ?
? ? ?屬性是純龍,打擊面高而克制面差,因此輸出基本必須依賴物攻強化,而妖精的登場無疑是嚴重限制了無腦龍舞的龍系的(不過對斧龍影響還好)。種族方面,斧龍的速度實在讓人無語,97速度看起來還行吧(速度正好比謎擬Q高一點,還破格,還可以生蛋學(xué)鐵尾,謎擬Q哭哭),只比三首惡龍慢1點,比暴飛龍慢3點,比烈咬陸鯊慢5點,將GF的惡趣味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圍巾惡龍秒龍舞斧龍時有發(fā)生,但在這幾位競爭關(guān)系被淡化后也就只剩下被100速壓制的殘念了,至少食物鏈最底層的斧龍還可以以過95速圍巾(比如蝶蝶狒狒)而聊以自慰。
? ? 147的物攻至今仍然是龍系非神第一,這是一個挺了不起的成就,即便在現(xiàn)在龍舞一次的斧龍也不是輕易能夠用能力強擋的,何況七代后斧龍還可以帶爆發(fā)力更強的龍Z,龍舞一次秒個踩釘?shù)臉O限物耐水君是毫無壓力。耐久端則是比較一般,畢竟不是準(zhǔn)神,這個耐久還是很容易被火力壓制限制龍舞的,相比肥大雪姨,強化難度要高多了。特性自然優(yōu)先破格,因為天生缺火的斧龍就靠著地震打鋼了,浮游鋼和浮游電也是有一些的,作為強化手可以破堅硬無視純樸也很有用,在五代時大狗狗還用過破格吼叫反長接的騷操作。

? ? 主流用法自五代至今一直是多拉貢蕩死龍舞,這自然是容易理解的。劍舞破盾雖然更強,但斧龍97的速度加上并不高的耐久,除非你在對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知道對面是超級受隊,那就可以考慮劍舞龍Z逆鱗逆屬性強拆鋼鳥(極攻劍舞一次龍Z可以打物耐鋼鳥7成,非常驚人的輸出),否則要想拆隊,速度強化是必須的(也可以考慮隊友接速度,或者曾經(jīng)的魔法空間專圍劍舞騷操作)。
? ? ?龍舞逆鱗地震三個技能一直都是必備的,五代斧龍的第四個格子則一直擔(dān)任著吐槽役,每每被鋼鳥擋下來,斧龍玩家總是會羨慕地看著大火地龍火拳肥大,而自己手里卻根本湊不出龍火地……哦有個火,五代時僅有30威力燒果子的燒盡,我玩黑白時好像第二城市還被火猴子燒過一次藍橘果。這個技能在六代得到了一次加強,變成了60威力,終于……和覺火威力一樣了,然而斧龍一直都可以覺火湊龍火地,卻沒有人在五代帶過。就斧龍這個雙攻差,覺火打鋼鳥真的還不如龍舞后本系龍直接打。
? ? ?好在六代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為妖精的出現(xiàn)讓龍系一下子多了一個大敵,那么純龍的斧龍自然也非常需要一個毒突來打仙(或者鋼尾也行,如果你信得過命中),反正在UU用也不需要面對兩只鋼飛大佬,地震差不多就夠用了,妖精是實實在在的大敵。而在六代毒突得到存在意義前,斧龍的第四格一般是格斗系位置,蠻力或者過肩摔。妖精登場前龍斗雙攻倒是也只有鬼蟬一個盲點(而且斧龍是破格),所以斧龍其實倒不怎么擔(dān)心打擊面的問題,但現(xiàn)在妖精同時扛龍斗,而蠻力和過肩摔缺點嚴重,于是非四攻的斧龍就基本不考慮帶格斗了。

? ? ?道具方面,龍舞斧龍一般就是龍Z或者奇跡果(朗姆果),前者一次性高額爆發(fā),后者可以讓斧龍頂著狀態(tài)盾牌強行強化,尤其頂沸水強化有著安心感(某個奇跡果廚表示點贊),即便沒有在強化時吃到狀態(tài),奇跡果也能夠解除逆鱗的副作用保護斧龍的推隊不受混亂的1/3阻礙(混亂被削前我真靠對手的逆鱗混亂被動救了不少次場)。命玉龍板啥的都是比較小眾的選擇,前面兩個道具的收益實在是非常明顯,如果想陰人還可以考慮氣腰莽撞/反擊。此外,鑒于斧龍的基礎(chǔ)力度出色,于是如其他速攻龍系,圍巾和磚頭也是可以選擇的道具,只是比起肥大沒神速,比起雪姨沒圍巾自信清場,強度還是低了點(相比這兩只龍有劍舞,所以魔法空間圍巾劍舞再來刷一波存在感)。


